1、湖湘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湖湘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湖湘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一是“心忧天下” 。
这是湖湘文化的核心内容 。无论辛亥革命时期,还是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湘爱国人士既志向高远,又脚踏实地、身体力行 。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把“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传统提到新的高度 。
二是“百折不挠” 。
这是湖湘文化的高贵品格 。湖南人民历来就是追求理想而坚忍执著 , 战胜困难而义无反顾 。
三是“敢为人先” 。
这是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 。从屈原求索天地由来开始 , 湖湘知识群体思想开阔,总能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前沿 。
四是“兼容并蓄” 。
这是湖湘文化的活力源泉 。湖南三面环山,北为洞庭,古为“四塞之地”,但就在这块土地上 , 湖南本土文化充分汲取外来文化的养分丰富发展自身,最终形成了顽强坚毅和灵性飘逸相结合的湖湘文化 。
扩展资料: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时的民族精神和应世策略 。它的多重性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一是中原文化通过移民南下 , 湖南因而从"蛮夷区"成为儒家正统区;
二是唐宋以前的土著人创造的本土文化,即荆楚文化 。
中原移民文化中的经典儒学思想、吃苦耐劳、富有韧性和本土文化中的固执守旧、勇猛剽悍、实事求是的个性彼此长期相触相融相斥 , 便形成了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经世致用、兼容并包、刚毅倔强、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传统湖湘文化的精华
精髓是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 。
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 。
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
文化渊源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 。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 , 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 , 包括荆楚文化 。这两个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面 。
在思想学术层面 , 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 。
从社会心理层面 , 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 , 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 。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 。
所以,探讨研究湘学者 , 能发现湖湘文化中的儒学正统特色,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正统的孔孟之道为目标 。
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人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
其次 , “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它仅是湖湘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治学选择 。
第三,“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 。
第四,“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 。
“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
2、湖湘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人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 , 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
其次,“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它仅是湖湘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治学选择 。
第三,“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 。
第四,“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 。
3、湖湘文化的精华哪些值得我们学习?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经世”最早出自《庄子》“春秋经世 , 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求解治国之道;“致用”即“学以致用”,要求积极入世、致力社会实践 。“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船山、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维新运动也是从中汲取精神资源 。从本质上讲,“经世致用”是儒家文化实用主义特征的概括 。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强调入世 。儒家自创立始,就非常重视实践 , 也就是孔子所谓的“行” 。在孔子看来 , “学”最终要落实在“行”的层面上,而且“学”也就是“行”,“行”中之“学”才是真正之“学” , “学而时习之” , 才会真正体会到“乐”的勃发 。通读《论语》不难发现,孔子所提倡的学问,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 实际上提出了一整套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治世行为规范,而不是朱程所尊奉的那种离实际生活越来越远的心学 。历代儒士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对经世致用的最好注脚 。湖湘文化,作为儒家文化地域化的一个分支,必然带有儒家文化这一本质特征 , 如果将其作为湖湘文化的特征,很显然不能从本质上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
其次,“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它仅是湖湘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治学选择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明代王船山提出“格物致知”和“实事求是”的学术背景,是远离实际社会生活的心学的泛滥 。以朱程理学为代表的心学,抽掉了儒家的求实、革新精神,将知行割裂,置于两端,不能满足抵御女真族南犯、急于拓展民族生存空间的现实需要,其生命活力已日渐式微 。王船山提出这一学术主张 , 正是对朱程理学歪曲儒家学说的历史性反正 。实际上,王船山所做的就是洗尽“实事求是”身上的历史尘埃,为湖湘学派寻找治学上的理论依据,注入儒学继续前行的动力,还不能说这就是反映湖湘文化特色的固有特征 。从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真正成为中华文化一支有影响力的文化 , 始于明末清初,前后不过四百多年 。这一方面是文化重心南移的结果,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一种治学理路选择的结果 。如果将儒学本来存在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方式,上升为湖湘文化的独特品格,最起码有两个不妥 。一是仍然有将儒学的共性特征个性化之嫌;二是在现代“实事求是”已被赋予新的内涵 。以1941年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为标志,及至改革开放后,“实事求是”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层面 , 更具有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 , 以此概括湖湘文化 , 事实上是有硬性嫁接之嫌 。
第三,“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 。“百折不挠”,出自《蔡中郎集?太尉桥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 , 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借用“百折不挠”来概括湖南人独特的群体性格,是对湖南人这种中国独无仅有的“霸蛮、血性”等特征的提升 。明清以来,湖湘文化横空出世 , 孕育了一大批为追求理想信念而坚忍执著,严守民族气节而舍生取义,战胜困难而刚烈雄健的湖湘精英 , 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 。最为突出的有――曾国藩一介儒生 , “屡败屡战”、“打落牙齿和血吞”,打出“无湘不成军”;左宗棠抬棺进疆,不让沙俄寸土;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 , 为变法洒热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革命家,身处逆境,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等等,这都集中体现了湖湘英雄群体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湖南这种英才辈出的现象,既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式的使命感和“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般直冲云霄的豪气,又是湖湘文化“筚路蓝缕”、奋发图强的深刻写照,是湖湘文化在文化个体身上打下的文化烙印 。用“百折不挠”来概括湖湘文化精髓,既能恰当地反映湖湘文化的传统特色,又有很深厚的历史依据 。
第四,“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 。“兼收并蓄”,出自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 , 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原意是把各种东西一并收罗藏蓄,后指把性质不同东西都吸收、包罗进来 。以此来概括湖湘文化精髓,一是就其文化成因来考虑的 。湖南虽然北有大江相阻 , 其它三方均是群山环绕 , 号为“四塞之地”,但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东连西进之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各种文化交相汇合、相互激荡之地 。湖湘文化在这三湘四水之间,撷南北文化之长,促进南北文化相互生发 , 从而既拥有中原文化的顽强坚毅和现实价值取向,又有南方文化的灵性飘逸与浪漫激情的双重品性 。在西学纷至沓来,中西文化激烈对撞的历史时期,这种交融而生的文化 , 展现出“有容乃大”的兼容并包特性,以其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清醒,率先开始近代转型,保持了文化自身的尊严 。二是从文化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来言说的 。湖湘文化充分汲取外来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也反过来使影响者受到自己的浸润 。接收外来影响方面 , 湖湘知识群体有接收外来文明的自觉,如,魏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突破“夷夏之大防”,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曾国藩筹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选派幼童赴美留学;郭嵩焘大力传播西学,推动中国近代化;谭嗣同著《仁学》熔铸古今,萃取中西;毛泽东等人探索并成功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中国的革命理论等等 , 都是湖湘文化开放特性作用的结果 。对外影响方面,如屈原的《离骚》既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壮,又有“驾飞龙兮北征,吾道兮洞庭”的激越,其他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无不烙上了湖湘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印记,也彰显出湖湘文化的对外辐射力 。可以这样认为,“兼收并蓄”既总结出湖湘文化的发生成因,又能从根本上概括其发展取向 , 这正是精髓之所以成为精髓之所在 。
四个字:“实事求是”
4、湖湘文化的精髓12个字是什么?湖湘文化的精髓12个字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
湖湘文化 , 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
湖湘文化的特点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 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 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范仲淹在此写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成了先忧后乐的精神象征,激励了历代湖湘士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
贾谊被贬湖南,他听说长沙地势低 , 湿度大,自认为此去长沙将享寿不长,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 。
5、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 。“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 。“勇敢尚武” , 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 。”“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 , 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 , 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 。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 。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具体表现在:一是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 。从宋代湖湘学派创立时起便已形成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湖南士人中代代相传,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故此也就造就成了湖湘文化中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现象 。二是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 。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 。继为贾谊 。三是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 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 。
推荐阅读
- 193开头的手机号是哪的,193是哪个运营商的号段?
- 银耳莲子雪梨汤的禁忌,银耳莲子百合雪梨汤的禁忌 银耳莲子百合雪梨汤一天喝多少
- 羊羹是什么做的,羊羹是什么做的?
- 永煊堂冷敷凝胶功效介绍,耳炎宁耳部冷敷凝胶是起什么作用的?
- 鸡头米和什么一起煮,鸡头米鸡汤的做法大全
- 草莓哪个季节上市,草莓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 去除衣服上的铁锈应该用什么,如何洗掉衣服上的铁锈渍
- 为什么空调热风还是冷,空调为什么不制热,模式是制热的吹出来的却是冷风?
- 正确使用气体钢瓶的原则是,气瓶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 简单干净有诗意的女孩名字,有诗意的女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