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体现的哲理

人无完人,真正的出处源自宋朝戴复古所著《寄兴》中,原话是这样的:“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后来人们就演绎出”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的说法 。
【人无完人体现的哲理】人无完人透出的哲理是:人生总有缺憾,凡事不可求全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人无完人“,可以这样理解:

人无完人体现的哲理


1、结合前半句”金无赤足“就容易理解后半句”人无完人“ 。
”金无赤足“意思是说,这世上压根就没有百分百的纯金存在 。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讲,就不可能完全做到十全十美,既有优点,同时也避免不了有缺点 。这充分体现了事物的矛盾性,即任何事物都具备内在的对立性,如优点对应缺点,完美对应瑕疵 。只是看一个是否想追求进步,愿意让自己改变不足,完善人格品质 。

人无完人体现的哲理


2、”人无完人“并不是一成不变,仍具有动态的变化 。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人为什么要学习呢?就是要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明辨是非,逐渐看清楚自己身上的优点与不足 。对于学习来讲,各领域知识学的越多,通过不断领悟,有目标地改变自己的不足,就如加减法一样,你改掉一个缺点,增加一个优点,缺点自然少了,优点自然增多了 。所谓优秀人才,往往是综合品质与专业素养皆出色,恰是他们不断在学习中让自己从平凡走向优秀 。
人无完人体现的哲理


3、每个人都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懒惰性,这就导致个体做不到”人无完人“ 。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意思是说,人活到了四十岁以后,才不怀疑 。这是因为很多人在四十岁以前,咀嚼了事态的冷暖,感怀了岁月的无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经历了许多疑惑、彷徨、振奋、欣喜之后,终于知道自我反思,最终悟出何为理智,何为放纵,何为责任,何为盲从,何为宽容,既而战胜自私,减少懒惰,担起责任,做真正的自我 。但是从矛盾论来讲,只要有私利和懒惰存在,人就不可能做到完人 。
人无完人体现的哲理


4、”人无完人“既是对人的安慰,又是人逃避的借口,仍是矛盾对立双方 。
对于自尊心很强的人来说,必然上进心也会很强,当某件事没有做好,或者不是主观故意犯错后,会产生深深的自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愧疚之情 。此时,如果去安慰这个人就可以用上了,比如说:“别太自责了,你已经尽力了,毕竟人无完人嘛 。”而对于懒散惯了的人,或者说总习惯于逃避承担责任后果的人,犯错后则会狡辩:“干嘛对我这么苛刻?人无完人嘛,你难道就不犯错?”瞧,这又进一步印证了矛盾对立双方无处不在 。
结束语:人无完人,充分体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所谓的完美型人格,因为人具有情感,更有功利心,只要存在利益动机,就会在付出努力与承担责任方面有取舍 。另外,一个人是否愿意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与自己的勤奋与毅力有密切关系,因为优秀的人往往都是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自律能力,通过不断学习、领悟、实践,才会慢慢形成人格的完善,和较强的综合素养 。
首先明确什么叫"完人”?完人是指十全十美的人,是人的一切思想道德、意识观念等与在其影响下产生的具体言行,都是正确的,无一点瑕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