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低生育率是否还可逆转,生育率一旦降低还有可能回升吗?

1、生育率一旦降低还有可能回升吗?在刚过去的周末,“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出生率 。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向八点健康解释,“2020年出生人口1202万 , 死亡人口998万 , 净增长204万 , 而在14亿的人口基数面前,204万是一个很微小的数字,几乎相当于没有 。”
“按照这样一个数字判断,相对而言,基本上可以认为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了人口零增长的阶段,出生和死亡几乎抵消了 。”
“根据国际组织和中国科研机构的多个人口预测方案,之前是预估2027~2032年才进入人口负增长,但现在看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进一步下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导致死亡率逐渐上升,基本上可以判断,中国人口绝对意义上的零增长,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儿,在那之后,中国人口就会转成负增长 。”
有意思的是,这个结果 , 早在今年5月份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时也曾公布过 。不过在当时 , 出生率并没有引起大家过多的关注,更多的关注集中于生育率——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低至1.3,是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
出生率是新生儿数量在平均人口中的占比,而生育率则是出生人口与育龄女性的比率 。如果说生育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生育意愿和状态,出生率则可以体现人口增长情形 。
在2020年,这两个创下新低的指标 , 都昭示着中国的人口问题越来越不容乐观 。
消失30年的生育潮
自2011年始,中国的生育政策开始掉头 , 双独二孩 , 单独二孩,全面放开二孩,放开三孩……从限制生育到鼓励生育,然而,女性的生育意愿一去不复返,预期中的生育潮一次又一次落空 。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 ,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为8.52‰ , 总和生育率是1.3 。
一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2.1个小孩,也就是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才能保证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也就是下一代的人口总数不增不减 。
1963年 , 在新中国的第二次出生人口高峰期间,中国的生育率高达7.5 。在50-60年代的多数年份里(除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的生育率都保持在6以上,出生率都保持在30‰以上 。
新中国72年的历史上,这样的出生人口高峰有过三次 。
第一次出生人口高峰出现在新中国刚成立后1949-1958年,10年间累计出生人口2.06亿,根据《统计年鉴》,1952年的人口出生率达到了30‰,几乎有2020年出生率的4倍还多;
第二次出生人口高峰从1962年开始,那一年,人口出生率又一次跃升至37%以上 , 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状态持续到了1975年,14年间为中国带来了3.64亿的出生人口;
这两次生育潮,让中国的人口总量从建国时的5.5亿人口直接跳涨到9.3亿 , 创造1964年到1974年期间 , 平均每5年净增加1亿人的人口高速增加的奇迹,要知道 , 在那个时代,全世界只有中国、印度、美国和前苏联四个国家的总人口在1亿人以上,我国十年间净增加了2亿人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近40年的强劲增长和韧性,都受惠于这两次人口高峰带来的人口红利 。
不过在当时,生育潮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趋势 。全社会的舆论风向和政策风向 , 都认为出生高峰是“严峻挑战”和“考验”,是需要被“平缓”的 。
于是在第二次人口高峰的末尾,中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计划生育政策 。
1973年 , 中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立 。
整个70年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晚,稀,少”为主——“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拉长生育间隔,两胎要间隔3-4年左右;“少”是指三个多了,两个正好 。
严格的生育政策 , 开始抑制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 。
到中国的第三次人口高峰期,实际上是第一个和第二个生育高峰出生人口进入了生育期,育龄人群快速增加 , 虽然出生率水平赶不上前两个生育高峰,但是年出生人口超高2000万人却持续了17年,从1981年延续到1997年,累计出生人口达到3.75亿人 。
但这一次的出生人口高峰,并不是由于女性的高生育率带来的,而是当时育龄女性的庞大数量带来的 。
实际上,中国的生育率和女性的生育意愿自80年代开始大幅下降——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期,中国的生育率的已经在1991年降至更替水平,并从1992年至今一直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上 , 跨入了低生育率水平时代且保持了30年 。
和迅速下降的生育率和生育意愿相比,中国的生育政策越发严格 。
到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一对夫妻生育超过一个孩子 , 被定义为超生,并受到经济和行政处罚 。
这一政策延续了30多年,直到2016年废止 。
在2007年的时候,原国家人口计生委预计,中国将迎来为期五年的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 “必须下最大力气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 。
然而 , 中国的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迟迟没有到来 。
实际上,自第三次生育高峰1991年结束至今,已经整整30年,中国再没有出现过一个出生人口高峰期 。
【我国的低生育率是否还可逆转,生育率一旦降低还有可能回升吗?】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生了?
房价高,育儿成本高,工作内卷 , 加班严重……在社交媒体上,这些都被认为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原因 。
而早在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在一篇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论文中便曾指出:衡量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生育成本 。这些成本中,有直接成本 , “子女的养育费用及子女将来的婚嫁费用”;也有间接成本,“即生育和照料子女给家庭带来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
而因生育造成的机会成本降低 , 在女性身上的表现尤为明显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靳永爱提到:“现代社会 , 女性在外部(职?。┯肽行缘牟罹嘣嚼丛叫 。?地位越来越高,但在家庭中,女性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照料的主要承担者,面临工作家庭平衡的巨大挑战 。多生孩子,就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这对女性的生育意愿有很大的压抑作用,而且现代社会的生育行为,女性的自主决策权还是很高的,低生育率也就不可避免了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等机构的数位学者访谈了多名育龄女性和相关工作人员,于2021年4月发表了论文《上海地区生育决策决定因素的定性研究》,其中提到:住房和养育经济成本高、教育竞争激烈、工作时间长、因工作和观念导致的父亲缺席、女性职业生涯受影响等,是当前中国许多女性不愿生育或少生育的理由 。
而间接成本之外,生育的直接成本同样惊人 。
生育需要结婚,而结婚往往需要有房子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住房支出在居民所有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最高 。从2012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消费信贷情况来看 , 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消费信贷余额的比重约为76.3%,信用卡贷款占11.1% , 汽车贷款余额占比约为1.5%,其他各类消费信贷占比约为10% 。
影响生育意愿最为重要的两大经济因素 , 除了住房,还有教育,“双减”更曾被认为是为了减轻育儿负担,提升生育意愿而祭出的大杀招 。
在生育友好型社会 , 鼓励生育的政策框架已较为完善,包括:经济支持政策(津贴或减税)、时间政策(产假或育儿假、弹性工作时间等)、托育服务供给和职场权益保障(保留工作岗位、提供培训等) 。此外,“生育友好”还应当对男女两性都友好,不把生养责任推给一方独自承担 。
而在目前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产假仍只有3-4个月 。产假结束后,年轻母亲就面临着孩子谁来带的问题 。
中国的学前托育、教育资源仍然供给不足 。0~3岁儿童主要由母亲或祖辈照顾,2019 年全国0~3 岁儿童入托率仅为 4.3%,现有资源远远无法充分满足家庭的需求 。
此外,许多女性“不生、少生”的原因是担心影响职业发展、遭遇“母职惩罚” 。生育后的女性晋升机会减少、地位被边缘化等情况,并不罕见 。还有研究者计算出,中国女性每生育一个子女,工资收入就减少7% 。
而同时,男性法定陪产假只有15天,育儿责任仍然更多在女性身上 。
打造一个职业友好的环境对提升生育率非常重要,靳永爱提到,“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北欧很多国家在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越高的时候,生育率是越高的 。劳动参与度与生育率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而不是一个负相关的关系 。”
要想生育政策的政策效用充分释放,全社会必须转变生育的价值理念,明确生育不仅是女性自己的事 , 也是一个家庭的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事 。
中国何以未富先“少”?
与上一代人想生而不能生不同 , 当下社会的年轻人是“发自内心地不想生了”,人口学上将这种由生育观念引起的生育行为的变化 , 叫做内生性因素引起的低生育,与之相对的,由生育政策限制引起的叫做“外生性低生育” 。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内生性低生育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经济的发展,收入、教育、就业状况的改善,社会竞争的加剧 , 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都会使得人们的倾向于为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而主动限制生育,这是人们自发的少生,是内生性因素变化的结果” 。
“不只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子的 , 发达国家就这么走过来的”,原新教授认为,中国唯一的特殊之处在于,人口生育率的转变发生得太快了,“给我们预留的认识和应对人口问题的时间都非常急促 。
与中国经济奇迹相伴而生的 , 是中国的社会奇迹,原新向八点健闻解释,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中国社会的加速演化 , “社会发展太快了 , 而且在开放的这样一个政策下,我们接受接纳了许多新思想,接受得非常快,而且也非常彻底” , 在其中,中国传统的家庭-生育观念在潜移默化中被彻底改变了 。
原新举例,现代化过程中,人才竞争激烈,教育周期越来越长,这不仅压缩了个人生命周期当中的生育空间,高昂的抚育成本也会让人们逐渐形成了少生孩子、不生孩子以降低生存成本的价值观 。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万物互联、虚拟生活、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 , 部分替代了生育孩子的需要和乐趣 。
而且高昂的养育成本也是发展的题中之义,“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下一代去生存发展,这也是发展的结果,是文明的标志” 。
原本由传统家庭提供的赡养、生育、感情等职能有了更多替代选择,如福利政策的建立 , 使得中国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体系”逐渐瓦解 。
当家庭、生育不再是必选项,不婚不育、低出生率低生育率便成为了社会问题 。
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种外生性的力量,无疑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育率下降相向而行 , “加速了中国的生育率的下降或者说是稳定了中国的低生育率水平” 。
在中国 , 外生政策和内生因素同向而行,都指向了“少生”,二者还会产生加速度 , 政策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这就使得中国快速步入了人口零增长阶段 。
“从生6个孩子左右减少到生2个孩子,发达国家大概用了80年以上的时间,而中国只用了20年” 。
这样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彻底改变,往往也带着巨大的惯性,外生性的政策易改,但很难拉住不断下滑的生育意愿 。
2013 年,我国开始启动“单独两孩”政策 。
2016 年,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政策放开的第一年 , 人口出生率出现了大幅增长并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高点 , 但是,接下来的 3 年却连续下跌 。
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出生率的下跌带来的劳动力流失及老龄化问题短时间内或许不足为惧,原新反对将少子化与老龄化过度捆绑 , “现在多生 , 十年、二十年以后是劳动力,但是60年以后又是老龄化,老龄化是另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结果,它更多地关乎越来越长寿的人们如何死去” 。
任何一个社会公共政策和社会现象,都应该坚持利弊分析 , 事实上,它们本身就客观存在利与弊 。
但“过低生育率维持的时间过长,就关乎人口安全”,原新告诉八点健闻,“如果我们一直维持1.8的适度生育率 , 300年后中国人口只剩5亿人,超低生育率维持的时间过长,就是人类的慢性自杀,这是人类社会问题” 。
“生育率低,这不是问题,关键是不能让他在低或者超低阶段的时间过长,千万不要陷在低生育率、尤其是超低生育率的泥潭当中,要扭转这个趋势,才是问题的关键” 。
错过的20年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茅倬彦201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人口问题一旦出现,意味着解决人口问题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 。
“船大难掉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告诉八点健闻,早在2000年五普时期就应该有所警觉,至晚到2010年六普时就应该全面放开了 。
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这一阶段,总和生育率已经从人口出生高峰期(世纪70年代)的5.79降到了2以下 。
生育率一旦降低是很难回升的 。
这段时间根据全国数据调查 , 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随后这个数据冲上了各大网络媒体的热搜,自己也对这个数据比较关注,很多人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担忧,因为中国这几年的出生率一直是断崖式下降,尤其是突破1%的大关,可以说人口出生率变得越来越低,人口危机将会提前到来 。
很多人都在积极地为人口出生率出谋划策,也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调整人口出生率 。根据我的观察和发现,我个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出生率将会变得越来越低 , 可能会出现回升的情况 , 但是这种事情变得比较低 。
为什么会这么说?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
首先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从农业社会变成工业国家 , 刚开始中国处在农业社会就需要大量的人口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才能满足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因此中国当时的人口出生率比较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所处在的历史阶段造成的 。
当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工业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力关系模式,原来的人力已经慢慢地被机器所取代,所以根本不需要大量的人口来维持生产力的需要因此人们的出生率也就变得越来越低 。
其次和中国的生育政策有极大关系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独生子女计划 , 目的就是要减少出生人口 , 以降低国家和社会的压力 , 这项国策的发布也是基于当时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这项国策是正确的 , 但是国策实行的时间太长 , 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独生子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 因此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追求高生育率,反而追求个性独立自主的生活,因此很多年轻人不再喜欢多养育孩子,而是喜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从这一层面上也导致了中国人口出生率一直在走下坡路 。
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个社会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重,导致很多普通年轻人在养育一个孩子之后根本无力承担养育第2个孩子的能力,这也导致很多年轻人在结完婚之后只敢生育一胎没有胆量再去生育,第2胎,如果再去生育第2胎 , 只会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低 , 金钱压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
另外整个社会的房贷车贷以及年轻人的收入都出现了一些矛盾问题,这些问题也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年轻人一代的生育率 , 所以从目前整个社会的状况来看,中国的出生率问题将会成为长期困扰社会的系统性结构问题 , 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理 , 才能慢慢把问题解决 。
在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的当下,鼓励生育当然是和女孩形成生产力相违背的,同时基础物质条件不够丰裕男女也很难有生儿育女的成本、时间和精力,而物质贫困还要强生的只会让家庭愈发贫困,使得该地区婴幼儿夭折率升高、失学率升高,造成人口结构失衡引发社会动荡,这和小康社会的国家总期战略又是相违背的 。生育率的问题在于保持不能多生不能不生,二孩为先,那么怎么样促成这样的生育效果呢?奖励生二孩的,惩罚不生孩子的 。参照春秋两汉时期的无节操促生制度,可以做到有效促生,但那是农耕社会,阶层分化简单,只要有土地就能形成生产力,但这种促生方式管杀不管埋,人口爆炸这些人没有受过工业化教育就会沦落为农业人口,这与国家农业方面上的收田集约化耕作战略又是矛盾的 。
促生的目的是什么?提高生育率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保持充足的劳动力,保持充足的工业人口(维持现有生产力) , 保持具备消费能力的人口,这个目的在工业智能化未实现前很重要(一旦工业智能化实现,不需要熟练工了,那就对劳动力没需求了) 。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同时奖惩相间来达成想要的效果,究竟该怎么做呢?
①解决养育的成本,尤其是育儿成本、家庭教育成本、义务教育成本 , 从个税抵扣来让一个家庭养育两个孩子的成本接近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 。譬如双胞胎子女、二胎家庭子女在同一学校上学的课本费、学费、校服费只出一份额 , 做到“买一赠一”的促销效果,经济适用房优先供给二孩家庭;
②增加不生育的生活成本,包括不限于25-35为量化周期,每年会有比例逐年增加的一笔育儿金,不生的话育儿金缴纳比例逐年增高,如果过了三十五还没生育那么这十年的育儿金会合并到集体育儿金里不予退还,35岁之后就放弃督促这部分人生育了任由他去 。反之,25-35之间越早生育越有利,这笔育儿金会逐年返还,而且具备国债安全性和理财收益,理财收益是25-35逐年降低,享有收益直到35岁,譬如25-27生育 , 理财收益就是年化利率7%,譬如28-30生育就是5.5%,31-32生育就是4.5%,33-35生育就是3.5%,当然本金少了这个收益利率也没意义,所以这个是可以加入一个额外条款的——家庭年合法收入可以放入该育儿金中享受收益红利,这样的话为了赚钱25—27的青年生育率也会变高 。因为这种育儿金是双方分别拥有的,也就是存在一种可能让老牛吃嫩草为了享受年轻人的理财收益而不断和新人结婚,所以要添加补偿条款补上漏洞,家庭育儿金会合并以利率最高的一方为准 , 为了鼓励同龄和近龄人结婚 , 一旦有一方超过35,育儿金失效双方都不能享有此收益,这样就能避免有些人钻空子 。
年轻时候生可以薅国家羊毛,过了35再生就是损失,25-35越早生越划算,越早生国家给托底,这样家庭压力和三十岁以后有积蓄的人是一样的 。通过这些手段来调控就能有效改善家庭生育成本,提高生育率 。
提高生育率可以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来完成 。比如大力宣传多生孩子的好处,形成全民竞相生育的好氛围(政治手段) , 国家对多胎家庭实行补贴,免税(经济手段),严禁堕胎(法律手段),对不生育或生育少的家庭予以处罚(行政手段)等等 。多管齐下,生育率很快能上来 。
在刚过去的周末 , “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出生率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向八点健康解释,“2020年出生人口1202万,死亡人口998万,净增长204万,而在14亿的人口基数面前 , 204万是一个很微小的数字,几乎相当于没有 。
当然有可能,只要国家有需求,人民一定会好好的履行职责的 。

我国的低生育率是否还可逆转,生育率一旦降低还有可能回升吗?


2、大学教授说过出生率一旦下降将永不会回升,是不可逆的,你认可其言论吗…现在 , 几乎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出生率下降、新生人口较少的困扰,特别是我们的邻国韩国,其近几年的人口出生率甚至不足1,实在是让人为他们未来的人口发展捏了把汗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大学教授直言,人口出生率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发生下降就将永不回升 。对此,小编并不赞同他的这一说法,认为他的话未免有些太绝对,不能完全认可 。
从目前出生率下降的缘由来看,无非大家都是觉得现在的阶层有些固化,而未来的孩子在出生后哪怕拼命鸡血,其也很难跨越阶层再上一层楼 , 认为生养孩子的回报率不足 。同时,由于个人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找伴侣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与其为彼此互相改编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来的逍遥自在 。没有人结婚了,就更没有孩子的诞生 。而且现在的科技那么发达 , 等到这些人老去的时候说不定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养老机器人和养老体系 , 不必像过去那么担心没有孩子的养老问题 。从这几个因素来看的话,出生率的下降似乎确实是不可避免的,除非出现了能够逆转这些想法的因素 。
但是人类社会是充满变化的,这也是其最吸引人的一点 。比如说 , 未来可能还会出现一场大战争导致了全球的洗牌,而每次的战后都会出现几波“婴儿潮”,提升出生率;而且现在“人造子宫”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研究中 , 要是这项技术趋于成熟,就可以极大地抚平很多人关于“生”这一方面的顾虑;此外,现在的外太空探索也在进行中,假使未来发现了可以供人类居住的环境,那么一部分人就会移民外太空,这就使得地球上的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育率自然也会回升 。
我是不认可该言论的,因为出生率的下降和上升是一个自然过程,当人口过多、资源分配不均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出生率下降的情况 。所以出生率是会回升的 。
我是特别认可的,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是非常大的 , 人们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生孩子,出生率会越来越低 。
我不认可这样的言论,只要能够通过一定的措施或者是政策,就可以挽回这样的局面 。
我国的低生育率是否还可逆转,生育率一旦降低还有可能回升吗?


3、生育率断崖式下降,有逆转的可能吗?未来的人口趋势如何?中国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跌,养老就成了很严重的一个问题 , 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愿意生小孩,更别说二胎或者是三胎了,更有一部分 , 人连结婚都不愿意,所以想要他们生孩子 , 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太大,消费水平也高 , 无论是房价还是物价都承受不起,养一个孩子是没有办法了,如果想让他们生二胎或者是三胎的话基本上是不太现实 , 应该怎样解决这个人口出生的问题呢?是否还有逆转的可能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因为以前的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那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至少要抚养4个老人,而且至少一个孩子 ,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们可能还要还房贷和车贷,在抚养老人其实已经很吃力了,如果再生二胎或者是三胎的话根本就是不现实的问题 , 我觉得只有国家去解决房子和物价的这个问题才能够解决人口下降的问题,因为一个孩子已经让我们压的喘不过气了,每个月仅有的工资还完房贷,车贷之后就只能勉强度日,如果再来一个孩子的话真的有点吃不消 ,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现状吧 。
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强大起来的话就必须要有人口 , 现在中国这样断崖式的出现出生率下降的问题,我相信很多专家应该会比较头疼吧,即使有些地方已经提倡了给三胎的家庭每个月一点补助,但是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抚养一个孩子并不是只靠那几百块钱就能够解决的,即使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有些人也不愿意生,因为生小孩对于女人来说是最痛苦的 , 而且很多男人根本就不愿意带孩子,所以这也是很致命的一个问题 。
我认为逆转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我认为未来的人口全是可能会一直降低,毕竟现在很多年轻女性都不愿意结婚设置 , 他们对于婚姻并没有过多的期待感 。
不解决经济压力决不可能逆转,因为人们承受不起都怕生,哪来的逆转?特别是高房价和高车价,不信可全国各地采访民间,是不是这理 。
目前并没有逆转的可能 , 毕竟所有的年轻人都非常讨厌生孩子结婚 。未来的生育趋势可能会越来越少,而且人口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 。
未来还是有能够逆转的可能的,而且未来人口趋势也会发生一定的上涨 。
我国的低生育率是否还可逆转,生育率一旦降低还有可能回升吗?


4、有人说出生率一旦下降将永不会回升,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就我个人而言 , 对待这个观点,我并不是很认同 。虽然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快速发展 , 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过去的“人多力量大”、“养儿防老”到如今的“理性对待生育” 。就中国而言,相比于过去,中国的生育能力确实在下降 。但是生育能力的下降,未来永不回升 。
出生率的高低,他不仅与个人意愿有关 , 而且他也与基本国情密切相关 。例如政策的限定、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父母的文化水平等其他因素都是影响出生率的重要因素 。因此“出生率一旦下降,将永不回升”这个观点,我认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 他只能说是一个模糊的预测 。以下是我对这个观点展开的论述:
一、消费水平觉得生育率
中国目前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与消费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 。现如今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与过去相比大大提高,作为父母每个人都希望给孩子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 。因此为了减少抚养成本,很多家庭都会减少生育率 。
二、父母的文化水平
现如今随着教育的发展,很多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对于生育观念,很多人都已经摒弃 , 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很少还存在生不到男孩誓不罢休的思想 。现在的父母,对待子女大多都是男女平等 。因此父母的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的生育率 。
三、国家政策
进几十年来,我国生育率之所以明显下降,一方面是受国家政策的限制 。过去我国提倡独生子女,但现如今随着而老龄化的加剧,已经逐渐放开政策,现在已经全面开放三胎政策 。
因此综上所述,我认为“生育率一旦下降 , 就永不会生”,这个观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他是会谢的 , 影响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
没有科学依据,没有任何的证明可以去说 , 而且我觉得难度也是很大的,并且这句话确实不是很绝对的 。现在也没有任何的结果,可以去说这件事情或者证明这件事情 。
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可以证明,这样的说法我认为就是迷信的 , 也是人们随便瞎说的 。没有一个好的结论可以去说,这句话是正确的,我反正不信 。
我认为是没有 。只要大家能够有生孩子的欲望 。并且多生几个,生育率一定会是提高上去的 。
我国的低生育率是否还可逆转,生育率一旦降低还有可能回升吗?


5、2021年上半年新生儿数据出炉,出生率再次下降,对我国发展会有何影响?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 年轻人的想法真的变了 。
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和上一年相比减少了265万 , 可以用锐减来形容 。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出生育状况还是不算乐观 。
河南上半年的新生儿为41.1万,同比2020年的上半年减少了大概9万,下滑了有17.91% , 宁夏的前7个月新生儿数量是4.06万,同比减少了6000多,下滑了13.4% 。不仅大城市的出生率降低了很多,小县城的新生儿也下降了很多 。可以说按照这样的趋势来看 , 出生率再次下降的情况已经不可能逆转了,全年出生的新生人数字有可能跌破1000万 。所以这几个月以来 , 三孩政策就效率很高地落地了 。
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三孩的政策不会带来很大的效果,白岩松就说,一孩和二孩之后才能生出三孩 ,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想生一孩 。所以国家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生几个孩子上面,而应该放在为什么连一孩也不愿意生这个问题上面 。
高成本高压力,婚恋生育观改变,正在成为人口出生率下降最大元凶
当然除了本身孩子教育的费用 , 其实孩子毕业之后,家里的压力已经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减轻 , 尤其是现在家里生个男孩的话,父母的压力都会非常大,早早就要存钱,甚至为了孩子以后娶媳妇 , 娶老婆早早进行储蓄 。
而生个女孩,虽然不用准备车和房子,但是为了以后女儿能够嫁个好人家,有一个好的人生伴侣,家里面父母也会尽全力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优质重点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养活一个孩子,尚且需要拼尽全力 。
生两个和三个孩子,也许很多家庭已经力不从心了,更不用说如今的社会普遍存在的35岁危机现象,很多企业对于中年大龄员工可谓是极其残忍,上了35岁就辞退,甚至职业生涯仅仅到了40岁就基本上结束 。
而很多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恰恰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此时的孩子正在上学的关键阶段,家庭压力不可谓不大 , 可是此时却要面临着几乎要失业的风险,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年轻人对于未来是很焦虑的 。
尤其是如今步入社会主力的90后 , 早已成为生育的主力军,他们本身的生育观和80后 , 或者自己的70后父母,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候与其多生孩子 , 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或者让孩子跟自己一样 。
重复同样的生活和面对日益残酷的社会压力 , 还不如选择不生,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况且如今的房价这么高,物价也在年年攀升 , 这些都可以成为不想生孩子的理由,毕竟自己活下去已经需要拼命,又何必让孩子继续受罪呢!
生三孩,女性职场基本毁了
随着女性的独立意识觉醒,她们越来越不想放弃职场,更想打拼一场 。所以 , 对于生育这个事情都比较谨慎 。正所谓“一孕傻三年”,对于无人照顾的家庭,很多人生完孩子,要照顾孩子至少3年 , 生3个最少要9年 。我们就从25岁左右开始生育算,9年后就是34岁了,到这个时候 , 出现了职场35岁现象,想找份工作太难了 。因此,如果真的生育三孩 , 那女性的职场基本就毁了 。
打破高房价,不再“鸡娃”,花费巨资报培训班 , 父母减轻负担,那自然就愿意生了 。所以,一切还是要从源头解决 。随着“共同富裕”到来 , 相信未来整个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变,人们也自然会想生育了 。
现代人不愿意多生孩子,是有多种原因的 。
一是 , 养育成本太高,中低收入人群不堪重负,压力山大 。
二是 , 如今培养一个孩子,父母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心血 , 只有付出,得不偿失 。
三是 , 孩子父母上班工作,顾此失彼,看护和接送孩子入托入学都成问题 。
四是,不想活得太累 。退休前为了孩子操心挨累 , 退休后还要给儿女带孩子,晚年生活不由自主,被孩子绑架终生,而苦了自己 。
五是,如今养老指望不上儿女,既然如此,要多孩子干嘛?辛辛苦苦一辈子,操心挨累又搭钱 , 岂不是作茧自缚 。少生一个孩子省下的钱,足够晚年养老 。
《百年孤独》里面讲了一整个家族和一个城市的兴亡盛衰,里面人物关系比较复杂,但是你读完以后发现人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无妄的轮回 , 里面的很多隐喻,比如第一代的母亲活了100多年,她见识了无数家族的后代;里面有的二代人起同样的名字,你会发现他们性格 , 他们的品格 , 乃至他们的经历都是如此的相似;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家族最后一个人死去时,正如当年吉普赛先知给家族写的家谱上的那个结局一样 , 随风而逝,与落叶一起归根 。
也许你在你的一生中能够幸运地找到一个人能陪你去度过这永恒的孤独,但是你的心依旧会感到孤独的 。
你只有把历史拉到一个长河的眼光去看才能感受到,从这个角度讲 , 感谢加西亚马尔克斯 。
我们赋予了买房,结婚,生孩子那么多的意义其实都是虚无的,就像网文批判的消费主义的广告宣传一样 。
大家应该学会独立思考 , 不要人云亦云,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
在2021年的上半年,新生儿的数据出炉 , 出生率再次下降,这对中国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于现如今的年轻人,在面对生孩子的问题上 , 都会有一个很好的衡量 。认为两个人既然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就不会考虑生孩子 。导致如今的年轻人在生孩子的问题上想法都比较开放,认为有了孩子以后只会徒增两个人的烦恼,所以两个人过日子更要轻松一些 。
新生儿的数据出炉
在2021年的上半年,新生儿的出生率再次下降,这也就足以证明,如今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 。在2020年的时候,生育率之所以会有所上生 , 则是因为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许多人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就考虑生一个孩子 。由于时间允许,所以年轻人才考虑生孩子,更多的人考虑到在怀孕的时候需要长达10个月的时间 。如果把孩子抚养到上幼儿园的时候,也需要长达三年的时间,正好利用疫情期间怀孕 。
新生儿的出生率再次下降
国家一只脑袋提倡二胎政策和三胎政策,这对于如今的年轻人都是不买账的 , 年轻人认为开放了二胎政策和三胎政策 。只是针对于有钱人能够生得起养得起 , 而普通年轻人面对工作压力 , 车贷房贷这样的经济压力让年轻人不敢考虑生二胎三胎 。所以新生儿的出生率再次下降,新生儿的出生率下降,也意味着中国逐渐走向老龄化人口 。
逐渐走向老龄化人口
现如今的年轻人在面对生孩子的问题上,考虑到自己都难以养活自己,又何况能养得起孩子 。所以根据经济实力考虑生孩子 , 却没有想到等到老年以后年轻人变老了以后,没有下一代的抚养,年轻人的日子会变得更痛苦一些 。面对生孩子要根据经济实力做考虑,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考虑 。
对我国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现在出生率下降这么多,那将来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很多一些需要年轻人的岗位对会缺乏,年轻人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国家整体的发展,所以新生儿下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
出生率下降会对我国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 社会压力会变大 , 但是现在已经开放三胎政策,相信出生率很快就能上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