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被称为“千古词后”,您觉得中国词人里哪一位可以称得上“词王”( 二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 。
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 。
1161年,辛弃疾22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便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2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可是,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20年,直至忧愤而死 。
从1181年到1207年,基本上是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过着闲居的生活,其间有6年时间被起用又被罢官,来往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任上和带湖、瓢泉之间;而居带湖亦时往瓢泉小住 。瓢泉,是这位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地 。
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 。
1181年春,辛弃疾来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 。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
当年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 。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 。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 。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 。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 。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 。
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 。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 。
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