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被称为“千古词后”,您觉得中国词人里哪一位可以称得上“词王”( 三 )


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 。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 。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 。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
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 。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 。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 。
1205年秋,又被罢官,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 。
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 。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 。这年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 。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 。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
说一下我的认知 。要称词王,必须有拿的出手的作品来服人 。还要对词的发展有开拓性的贡献 。
词至李清照,终于摆脱了诗的束缚,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流传于世 。
成词从唐中晚期,至北宋末期,大约四百年的时间 。至元初,又传承了二百年 。期间出现的词人,作品作者出现不少,但名家就那么几个 。
李煜,前期词以花间派为主,作品与晏殊,冯延己的水平差不多 。后期掺入家国情怀,在词的内容上有了扩大,但可惜作品不多 。
柳永在词的格调,平民话,口语话,音律方面有突出贡献,对词的形成有突出贡献,但名作太少,作品境界没有达到入室 。
辛弃疾受到李清照的影响,此时词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他的词既有爱国情怀,疆场驰骋,又有儿女情长,田园风光 。但他只是一个传承者,发扬光大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