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结构分为哪几种类型

年龄结构分为哪几种类型

年龄结构分为哪几种类型


人口年龄构成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人口、成年型人口、老年型人口 。用来区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指标有: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等 。区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不同 , 相应地反映在社会经济方面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也不同 。年轻型人口的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少年儿童的抚养、教育、就业、住房等问题 。老年型人口国家则主要面临老年人的照顾、赡养以及劳动力老化等问题 。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不同 , 对社会的需求也不一样 , 因此而对社会生产也起着一定影响作用 。此外 ,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不同 , 今后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也不一样 。年轻型人口意味着未来育龄人口比重大 , 在生育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 未来人口增长速度必然较高 。根据对当前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分析 , 可预见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和相应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 , 就可提前采取对策和措施 , 协调人口经济与社会关系 。
我国的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分别是哪一年,具体出生率是多少?我国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分别是:
1. 1950—1957年,为第一个生育高峰期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以上, 其中1954年最高,出生率达到24.79‰ , 高达2232 万人 。
2. 1962-1973年 , 为第二个生育高峰期 。1962年出生人口2437万 , 1963年达到顶峰2919万 。1963年这一年达到我国后半个世纪的最高点 , 当年的总和生育率高达7.502 , 而出生率高达43.37% 。
3. 1981-1990年 , 为第三个生育高峰期 。几乎每年的出生率都在20‰以上 , 人口出生率在1987年达到23.3‰的峰值 。
第一次出生高峰是属于恢复性增长 , 由于解放以后 , 我国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 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 从而形成这次战后的生育补偿 。这段时期中每年的出生率都在3‰以上 , 平均生育率高达35.56‰ 。这种高出生率主要是由于较高的生育率而引起的 。
第二次出生高峰由补偿性到盲目性增长 , 因为在1958~1961年三年中 , 出生率的下降主要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 而不是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引起的生育率的下降或者是由于年龄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 。待1962年社会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之后 , 再进行生育;而1962年的生育决策只能在1963年的出生率和生育率中表现出来 。
第二次出生高峰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此后的人口发展 , 乃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
【年龄结构分为哪几种类型】第三次出生高峰是结构性增长 , 这次出生高峰并不是由于妇女的生育率高引起的 , 根本的原因在于当时人口的年龄结构 , 即育龄妇女 , 特别是旺育年龄妇女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