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暑的农谚或俗语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
“小寒大寒不下雪 , 小暑大暑地开裂” , 字面意思是 , 小寒大寒节气(大概是每年的1~2月份)如果降雪少 , 那么就对应着小暑大暑节气(每年7~8月)少雨干旱 , 土地开裂 。

关于小暑的农谚或俗语


这句天气谚语其实在气象中也有专门的术语 , 叫做韵律 。
韵律其实是天气现象的前后呼应 , 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天气的周期性 。在出现了某种天气之后 ,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总是会有另一种天气出现 , 这种现象就叫做韵律 。一般来说 , 韵律有30天 , 60天 , 90天 , 150天 , 180天等等 。它不是玄学 , 而是人们对天气的一种归纳总结 。
从古至今 , 韵律一直是我国进行气候预测的重要方法 。古代虽然没有“韵律”这种叫法 , 但很多谚语当中都包含着韵律的思想 , 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 , 正月十五雪打灯” , 再比如“立夏小满田水满 , 芒种夏至火烧天” 。而在现在呢 , 虽然有数值模式产品进行气候预测 , 但仍然会有一些研究针对韵律现象进行 。
关于小暑的农谚或俗语


比如题目中提到的这句谚语 , 指的是冬季和夏季之间的降水的对应关系 。我曾经看过一篇论文 , 就是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和次年夏季的降水展开的研究 , 发现这一带冬季降水异常偏多的时候 , 次年夏季的降水也会异常偏多 , 反之亦然 。研究还发现 , 冬季和次年夏季降水出现明显的韵律关系时 , 通常会对应着东亚冬夏季风活动的同时偏弱和偏强 。
像这种类似的关于韵律研究还有一些 , 古代人通过观天识云进行经验总结 , 而现代的气象科学则是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去研究韵律 。不过呢 , 因为大气活动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 所以无论是古代的气象谚语还是现代的韵律研究 , 都是很粗略的关联 , 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对应 。
“小寒大寒不下雪 , 小暑大暑地开裂” , 是人们通过几千年的农耕生活经验和二十四节气相融合总结出来的农谚 。意即: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没有下雪 , 那夏天就会闹干旱 。
在几千年的农耕生活中 , 天气直接影响着庄稼的收成 。但人们因了认知和科学的局限性 , 只能借助一些动植物的表象、四季轮回、二十四节气等 , 在不断的生产生活中探索、归纳、总结 , 慢慢地 , 便有了“小寒大寒不下雪 , 小暑大暑地开裂”“麦盖三层被 , 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等农谚 。
“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与“小暑”、“大暑”相对应的节气 , 农民们就是据此农谚 , 期盼着这两个节气能下大雪 。这样不仅滋润了土地 , 还冻灭了害虫 , 更重要的是 , 预示着夏天不会闹干旱 , 来年风调雨顺 , 庄稼长势良好 , 颗粒归仓!
今天小寒 , 你们那里下雪了吗??
关于小暑的农谚或俗语


这是一句气象谚语 , 和我们经常听到的“八月十五云遮月 , 来年雨打上元灯”是一个道理 , 他的具体意思就是:如果小寒和大寒期间不下雪的话 , 那么第二年小暑到大暑之间地面会干得开裂 , 这是一种经验说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