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民的智慧知识是什么

劳动人民的智慧知识是什么

劳动人民的智慧知识是什么


1、.在农业生产中,劳动人民总结自然界的规律,得出了很多宝贵的谚语,例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霜后暖,雪后寒;风后暖,雨后寒;立秋早,寒露迟,白露麦子正当等;
2、劳动人们常常从生活中总结经验,得出了许多至理名言,例如山高高不过脚面,浪高高不过船板;大雁离群难过关,独条鲤鱼难过湾;马的好坏不在鞍,人的好坏不在穿 。
长城一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指的是什么?在这里的多少,有2层含义:
1、“多少”偏指多 。意为建设万里长城是有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用血、汗、肉体堆积成的 。人少了肯定建不成 。
2、“多少”在这里是感叹 。意为万里长城的建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歌颂劳动人民的伟大 。人民创造了历史 。历史应该记住人民 。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的长,工程浩大 。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那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的赞扬 。
为什么说古代劳动人民很有智慧? 我国古代人才辈出,黄河上的水车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发明 。
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近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 。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 。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 。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 。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 。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 。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 。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 。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 。"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 。船河农民皆仿效焉 。"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 。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 。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 。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 。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 。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
【劳动人民的智慧知识是什么】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 。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 。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近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 。"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