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值缩水6000亿,物业还能成为地产的“救世主”吗?

昆明|市值缩水6000亿,物业还能成为地产的“救世主”吗?

文章图片

昆明|市值缩水6000亿,物业还能成为地产的“救世主”吗?

最近很多物业公司又在开展护盘行动 , 建业新生活、旭辉永升、融创服务等都接连出手 。 连续搞事情的融创服务 , 十天内先后五次回购股份 , 花费了将近八千万元 。

如果要回溯 , 物业公司的护盘行动 , 从去年下半年起就很频繁 。 行业规模一哥碧桂园服务 , 从去年11月发布公告说要回购和关联人增持以后 , 前前后后回购动作不下十次 。

我们知道 , 回购股份往往是企业提升股价、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手段之一 。
至于说为什么要提升股价 , 原因又有很多 , 有可能是二级市场表现失真 , 有可能是受突发事件影响、被关联方拖累 , 也有可能是整个行业出现颓势 。 年初至今 , 碧桂园服务股价已经跌去35% , 市值回到1000亿港元的关口 。
而碧桂园服务首次到1000亿市值 , 恰好是在两年前的5月份 , 而后又用了八个月 , 突破2000亿大关 。 那是2021年的新年前后 , 整个行业似乎都被新年的氛围包裹住 , 进入了狂欢状态 。
但现在 , 物业在资本市场的曲线 , 在经历了一轮高峰之后 , 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 。

01 物业股部分回到了2020年之前截至2019年5月 , 一共有14家物企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 。 当时物业股还没飘起来 , 平均市盈率在25.5左右 , 最高的在40左右 。
3年后 , 上市物企数量已经增至55家 , 平均市盈率仅有13左右 , 最高的在45 。 估值和股价方面 , 增长者有之 , 下跌者有之 。

2019年和2022年14家上市物企表现
关于物业股的失落 , 市场有很多分析 , 共同的一条是:与房地产市场瘦身直接相关 。 去年房地产经历了一波流动性危机 , 差点崩盘 , 行业进入“青铜时代”已成业内共识 。 丁祖昱预计未来行业规模回到5年前 , 彻底告别高速增长 , 进入无增长的周期;郁亮称地产行业利润向制造业看齐 , 用词变成了“管理红利时代”、“赚小钱、赚慢钱、赚长钱时代” 。
母公司房地产大撤退 , 物业显然受到了负面影响 , 首要就是在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 从去年7月后IPO和配股数量放缓非常明显 。 再加上物业公司的轻资产性质 , 物业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 。
但前几天 , 标普发布公告却说 , 物业主要的行业参与者将在未来两年快速增长 。 即使开发商完成的项目减少 , 大型物业管理公司的业绩仍将保持弹性 。 而且 , 房地产开发的低迷周期也促进了行业整合 。
地产圈里有句话是 , 东亚没有新鲜事 。 提起房地产 , 无一例外要对标一下日本泡沫与失落的二十年 。 但站在行业角度 , 可能更想看看 , 到底如何从大溃败下走出来 。

02 日本房企几位巨头 , 穿越寒冬都离不开物业#卖掉东京 , 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当年热梗可不是瞎说的 。 东京银座的鸠居堂 , 80年代挂牌价是1亿1千万日元/平米 , 合97万美元/平 , 这个数字是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高低价 , 可以让很多人瞬间失去想象能力 。
一直到1991年 , 日本六大城市住宅地价在36年间上涨了211倍 , 随后 , 在3个月内崩溃 。 3个月里 , 东京房价狂泻65%;之后的两年时间里 , 日本 2323 家房企集中破产 , 平均每天能倒闭 3 家 。
日本全线进入“失去的二十年” , 房企也经历了长达 20 年的“至暗时刻” 。 当时日本有两种房企 , 一种是已经破产的 , 还有一种是正在破产的 。
“活下去” , 真的不是噱头 , 而是最真实的写照 。 三井、住友、三菱这三大巨头 , 是唯三历经几轮洗牌 , 最后成功坚挺在top20之列的房企 。 但即使是他们 , 依然持续了多年负增长 , 三菱的净利润更是一度-10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