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预售|天下苦期房久矣,当下正是取消商品房预售的好时机?

商品房预售|天下苦期房久矣,当下正是取消商品房预售的好时机?

1953年香港大亨霍英东发明了“卖楼花” , 所谓“楼花” , 就是先开花(付首付)后结果(房子建成) 。 首创了在房子动工兴建前先交定金、后分期付款这种销售商品房的模式 , 这一创新就是新房预售制度雏形 。
随后 , 这一制度由香港传入内地 , 并在新房销售中广泛的运用 。 无疑商品房预售制度对开发商来说是最有利的 , 在不占用太多启动资金、楼还没有建好的情况下就可以挣得巨额的利润 。
画个图就可以拿去卖房子 , 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
不得不说 , 商品房预售制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有其历史使命的 。 它的本质是双赢的 , 因为有了它 , 很多老板才愿意、更重要的是 , 才有能力、有机会干房地产开发 , 去盖更多的房子 。 也因为它 , 很多拿不出全款的购房者 , 通过分期也能成功买房 。 从而 , 地方政府能收获土地财政 , 对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但嚼叔认为 , 在运行半个世纪后 , 它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
有朋友问商品房预售制度对老百姓、购房者有没有好处?客观的说是有一定好处的 , 因为预售制度节约了开发商的资金成本 , 某种程度上会反应在房价上 。 但是近些年房子金融化属性很明显 , 决定房价的因素又很多(卖房市场、政策限价等) , 因此开发商的成本对新房房价的影响非常弱 , 所以老百姓对预售制度带来的好处的体会肯定不明显 。
但预售制度给购房者带来的坏处(风险)可太多了 , 随便举例 。
一是货不对板 , 很多购房者花完“六个钱包”等交房后 , 发现交付标准和开发商宣传的不一样 , 毕竟多数购房者都非专业人士 , 交付承诺多少由开发商说了算 , 虽说有样板房 , 但是公区、景观绿化等完全靠押注开发商的良心了 。
二是质量堪忧 , 房子不像汽车、手机那样的机械化、流水线工业产品 。 嚼叔之前文章也提过 , 这几十年来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其他行业比起来非常小 , 大部分建筑施工甚至还是粗放式的手工打造模式 , 因此购房者买的精装很可能变成“惊装” 。
三是房子烂尾 , 小开发商跑路 , 大开发商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 , 都可能导致交不上房 , 可悲的是购房者 , 不但住不上自己的新房还要继续每个月还房贷 , 独自承受了100%风险 。
因为它本身也是一个不对等的制度 , 因此近些年 , “房闹”在媒体上已经屡见不鲜了 。
这是关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 也关系到社会稳定 , 国家必然是有所行动的 。 2020年以来 , 特别是在21年初恒大爆雷后 , 很多城市出台了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的相关政策 , 确保专款专用 , 确保项目能按时保质完成 , 顺利竣工交付 , 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 。 即房企须将预售资金按一定比例存入银行专用监管账户 , 只能用作本项目建设 , 不得随意支取、使用 , 且随着项目施工进度拨付 。
这样问题就来了 。 房企爆雷 , 简单的说就是“没钱了” , 一是前端融资受阻(三道红线、评级下调、银行抽贷等原因 , 且按不表) , 二是后端销售回款受阻 , 除了房子卖不出去原因之外就是预售资金监管 , 即使房子卖了 , 大部分钱也到不了开发商手里 , 政府帮你看着 。 因此 , 从21年下半年起 , 开发商爆雷如烟火般绚烂 , 政府又怕爆雷后导致房子烂尾影响民生 , 更加强了资金监管 , 如此般 , “连锁反应”、“恶性循环” 。
开发商一批一批躺下了 , 地卖不出去了 , 土地财政无以为继 , 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各个城市最近连续出房市利好政策(详嚼叔之前文章《各地楼市新政喊你上车 , 市场会有啥反应?》) , 这其中就包括呼吁放松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