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控股|绿地控股:一个“优等生”的摆烂( 三 )


同时 , 「子弹财观」发现 , 在绿地一季度959.49亿元营业收入的背后 , 只有31.65亿元的净利润 , 净利润率只有3.30% 。
如果说2022年一季度是个特例 , 不具备代表性 , 「子弹财观」整理了绿地近两年的收入构成及毛利率情况 , 发现其营收占比过半的建筑业毛利率均不足5% , 而占比四成的地产行业毛利还有超过20% , 这个毛利率虽然同行业相比还存在五到十个百分点的差距 , 但对于绿地的建筑业毛利而言 , 地产业务简直就是“暴利” 。

如此看来 , 近几年加速拓展的建筑业务是不赚钱的 , 而被迫收缩的地产业务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
绿地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果绿地要继续加速“去地产化”的转型 , 企业的利润就难以保证了 , 万亿级资产规模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累赘 。 若是绿地要重返地产业务 , 市场的不景气和行业的不确定性将是所有房企面前的“两座大山” , 同时高负债率的绿地还将面临着“三道红线”的束缚 。
维持现状于当前的绿地而言或许将是一个最优选择 , 保持建筑业的主营业务地位 , 稳住地产业的营收占比 。 既能保证相对较为可观的利润 , 又能规避地产行业的政策冲击 , 还能给自己留有一些缓冲的空间 , 待市场回暖再做下一步抉择 。
4、结语从资本市场看 , 很难想象得到绿地的股价在这轮房企收紧到松绑的大周期中有过什么影响 。 直到2022年一季度报前后 , 市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 , 仅5月单月就跌去了30%的市值 。
即便是这样 , 绿地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和那些动辄“被打一两折”的大房企对比 , 就不在一个对比维度中 , 这种震荡下行基本就不值一提 。

图 / 东方财富APP
绿地资本市场上稳健的表现 , 还得归功于“两条腿走路”和剥离地产的转型 。 但自5月27日官宣可能会“暴雷”之日起 , 绿地又该考虑两个重要问题了——是否该继续拥抱地产业务?是否该放缓不赚钱的基建业务?这看起来是让绿地“左右为难”的问题 , 但恐怕市场留给它解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绿地控股|绿地控股:一个“优等生”的摆烂】*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