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有多少员工 亚裔,他从百度跳到Apple( 二 )


笔者有位朋友曾在印度工作,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印度人的社会地位会决定其姓氏的长度:姓氏的字母越长,代表他们的地位越低,这说明印度的等级观念非常严重,也意味着,如果一位印度高管拥有比较长的姓氏,那么,他的能力应该会越不同寻常,毕竟,他们要爬到这个位置,要克服比常人更多的困难,在抗压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方面都要远胜常人 。
众所周知,库克是一位供应链管理高手,常常锱铢必较,要同供应商、经销商争取每一分利润,但我们看到公众舞台上的库克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他从来不会面目狰狞地“撕咬”价格,不单是库克,任何的美国白人估计都不屑于做这些“气急败坏”的事儿,毕竟,他们从不需要面对“生存底线”的威胁,这些人每天琢的事儿就是“如何优雅地领导地球” 。
相比之下,印度人则要凶悍得多,他们从基层慢慢爬上来,倾注了自己的血和命,深谙底层世界的龌龊和诱惑,在关键性的谈判中,他们不会惧怕残酷和血腥,加之,苹果的产业链遍布全球各地,需要大范围地飞来飞去,显然,养尊处优的欧美人是绝难适应这种生存压力的,正如,美国的小孩是不会再端坐在流水线上,完成低端制造业的 。此外,印度长期受英国殖民的影响,官方语言亦是英文,而印度理工学院也会重点培养“印度精英们”的逻辑和交际能力,种种因素催生出一个非常独特的印度帮,他们既有欧美发达国家的逻辑思维和视野,也具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吃苦和忍辱负重的精神,可以说,印度帮是库克统治供应链的重要工具,好比雍正皇帝的血滴子 。
当然,既然印度人能担任苹果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他们无疑会在日常管理和商业模式中注入自己的风格特点,最典型的莫过于改变一些亚洲员工的心态,渐渐地在苹果总部和海外办公室形成两种迥异的文化风格 。相比之下,华人就只能默默地担任基层工程师,一方面,这些华人并不是华人之最精华,最顶尖的华人如马云、刘强东还是能在中国发迹的,而且苹果华人员工受“中庸”文化影响,也绝难完全执行西方思维,语言也是一大弱势,久而久之,在苹果内部,逐渐形成“白人高层、印度中层和华人基层”的组织体系 。
苹果有很多伟大的地方,比如完美靓丽的设计和严苛的品质要求,但最伟大的地方还在于其“事必长远”的规划,事实上,他们在设计产品时,都是以“最长远”的态度对待的,生态圈的概念更是让其在产业链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深知环保的重要性,以至于决定要自己种一片森林供应iPhone需要的彩盒纸张,现在,这片森林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 。
显然,苹果大面积招募印度帮也有着长期的考虑,他们需要印度的市场,更需要印度的制造潜力,如果苹果要大肆进军印度,印度帮绝对要成为开疆辟土之先锋的 。相关数据显示,iPhone在印度市场的销售并不理想,这里的消费者更热衷本土24美元的智能手机,以及三星、小米、小辣椒式的廉价终端 。尽管苹果频繁地更换印度销售主管,但始终无济于事,事实上,要改变印度市场的iPhone窘境,要么苹果降低手机价格,要么提高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 。
按照一般逻辑,应该是苹果妥协,制造出廉价版的手机销售到印度,但苹果的另一个伟大之处,正在于他们敢用“胳賻拧折大腿”,iPhone绝对不走低端路线,而且要反其道行之,尝试着改变印度经济水平 。因印度市场的潜力实在太过诱人,库克曾多次考察印度,甚至一度要帮助其建设高铁,以提升其物流运输能力,同样地,印度政府也非常希望库克能来印度投资,在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给予其足够优惠,双方的合作正日渐默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