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网络科技,深圳深度网络公司怎么样服务好吗( 三 )


腾讯这艘航母的高调转型,让产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引起了大家的密切关注 。除了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再次表达To B的决心,马化腾更是在知乎上抛出问题: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
BAT三家的布局调整,预示着时代趋势,已由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腾讯调整组织架构,未来20年发力To B业务;
百度Apollo、DuerOS、ABC战略全面To B,最近李彦宏更在不断提及AI赋能传统企业;
本身就是B2B起家的阿里,早已在产业互联网方面占据C位 。马云提出的“五大变革”将进一步加强阿里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领跑优势 。
同一时间在大洋对面美国的企业软件市场并购火热,今年已发生的几起案例都是数十亿美金的大手笔 。
远望资本作为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早期基金,所投公司几乎都是通过科技给企业赋能的To B公司 。依据我们对整个行业的观察,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什么叫产业互联网?它和消费互联网有什么不同?和传统的企业软件又有什么不同?
一、在深入话题之前,先来对比一下中美企业软件市场
5年前,Aileen Lee的博客中定义了独角兽这个概念,当时全球有39家独角兽企业 。现在全球有376家独角兽企业,中国的独角兽数量已经微微超过美国,但是相比美国独角兽2C和2B比较平均,中国独角兽里面几乎没有2B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方面完全是缺失状态 。至于为什么,我的理解有如下原因:
1、没有规模化的甲方,就没规模化的乙方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晚,长期以来,不管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中国市场上缺乏大型企业 。
当然有人会说,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中美企业数量相当 。但注意这其中的中国企业以国企为主,中国的民营企业于1999年后才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 。
显然只有有了规模化的甲方,才会有规模化的乙方 。但大多数国营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按照省市分公司来独立建设,决策和采购上仍然是独立的甲方,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统一管理 。
长期以来,这些各地国营企业养着自己的三产公司作为IT服务公司,形成了很多地方性的小软件公司 。在一个细分领域,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就成为了领军企业 。这些企业软件公司的打单主要靠关系,产品能力差,没有规模效应,造成盈利水平差,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
加上我国软件版权保护不够,社会上对购买软件不够尊重,企业采购上更是重硬件轻软件,造成中国的企业软件公司在管理上更像是软件外包公司和系统集成公司,离独角兽差之千里 。
2、 管理层信息化水平低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使用电脑的技巧不高,决策者体会不到企业信息化的好处 。甚至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根本就不会用电脑,因此对企业信息化自然重视不够 。
不过自2010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让很多领导尝到了企业信息获得的好处 。很多管理人员开始习惯于在微信或者钉钉上管理员工,阅读报表 。可以说移动APP的普及,为今天企业SaaS的推广实施降低了门槛 。
3、流量红利+人口红利,中国企业没有提高效率的动机
面对巨大的人口红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中国企业没有做精细化运营的动力 。特别To C互联网都是以快打慢,简单粗暴就是最佳方式 。为了抢时间、抢市场份额,所有跑到快的企业都是边发展边解决问题 。或者只要增长好,甚至可以忽略背后的管理问题 。这完全不像国外很多行业已是充分竞争,企业必须做内功优化管理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