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用实干绘就新画卷

本报采访人员 王薇
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里 , 密密层层的叶子随风摇曳出绿色波浪 , 晶莹的果实点缀其中;标准化厂房、电气化馕坑 , 没有烟熏火燎的场景 , 馕产业园取代了小作坊;现代化养殖场里废弃物被有效利用 , 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 。 牛羊肥、田野美、老乡富 , 庭州大地齐奏小康和谐曲 。
漫步庭州大地 , 各乡村都展现着小康生活的美好图景 , 释放着崭新活力 , 奏响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 。
近年来 , 昌吉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 ,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培育农业优势产业 , 着力打造“1+9+N”馕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葡萄产业链 , 推进畜牧产业园区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奶业现代化建设等工作 , 稳步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 ,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用“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丰”景 。
本固邦宁看今朝 。 在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 , 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 在农牧民群众的笑脸上……展现的尽是昌吉儿女实干前行的奋斗姿态 。
擦亮名片 葡萄产业赋新篇
盛夏时节 , 玛纳斯县园艺场天空碧蓝如洗 , 林木青翠欲滴 , 占地百余亩的酿酒葡萄园让种植户范广亭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 , 他忙着为葡萄修枝、抹芽 , 虽汗流浃背 , 心里却很甜 。
“中信国安和我签订了种植订单 , 还下派技术员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 让我家葡萄的质量有了保障 。 ”范广亭说 。
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是集葡萄种植、生产、贸易、科研为一体的大型葡萄酒企业 , 已形成生产加工和品牌优势 , 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了一体化管理机制 。
近年来 , 中信国安、中葡酒业、大唐西域、香海酒庄、印象戈壁等一批集生产加工和产品研发为一体的特色葡萄酒企业茁壮成长 。 这些企业成为带动昌吉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 所生产的葡萄酒成为对外展示昌吉魅力的名片 。
沙质的土壤、充足的日照、适宜的气候 , 加上20多年的酿酒葡萄种植史 , 昌吉州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优势 , 打造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 , 形成了西自石河子市 , 东至阜康市的百余公里葡萄酒产业带 。 昌吉州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产地” , 先后获得全国首个“酿酒葡萄认证小产区”及“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葡萄酒之都”等殊荣 。
今年 , 昌吉州按照《新疆·昌吉州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 着力打造“一带、双轮、三区、多点”发展格局 , 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 将葡萄产业确定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 助力乡村振兴 。
目前 , 昌吉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1.6万亩(含兵团) , 总加工能力34.8万吨 , 产能占全疆总量的70% 。 全州有葡萄酒企业39家 , 占全疆的40%;年实际生产葡萄酒7.5万吨 , 占全疆的38% 。 每年向疆内外供应葡萄原酒5.2万吨 , 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原酒供应基地 。
好葡萄让昌吉州收获了“东方葡萄酒活化石”的美誉 , 也催生出葡萄酒产业的大发展 。 葡萄种植户和酒庄纷纷利用自身优势 , 提升葡萄产品附加值 , 打造出以葡萄种植、农事体验、葡萄酒品鉴等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一条产业链 。
一根根葡萄藤为昌吉人带来满满幸福感的同时 , 更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
今年 , 昌吉州新植酿酒葡萄面积1.3万亩 , 繁育脱毒苗优化苗320万株;实行葡萄种植基地及酒庄建设、葡萄酒市场推介销售和品牌创建等方面的以奖代补政策;以葡萄酒庄为依托 , 全力打造集观光度假、娱乐休闲、高档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文化体验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葡萄酒庄之都” , 成为昌吉州推动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