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澜沧江畔百年巨变:像葡萄酒一样甘甜的生活

中新社云南迪庆7月25日电 题:澜沧江畔百年巨变:像葡萄酒一样甘甜的生活
中新社采访人员 史广林 缪超
1923年 , 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探险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 , 从丽江走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茨中村 。
【红星|澜沧江畔百年巨变:像葡萄酒一样甘甜的生活】98年后 , 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只用了5个小时 , 就从香格里拉市来茨中村 , 悠闲地坐在客栈里 , 端着高脚杯 , 品味着当地的葡萄酒 , 不时伸出大拇指 。
近百年后 , 澜沧江依然奔流不息 , 山上的植被仍静静生长 。 茨中教堂已被鳞次栉比的楼房“淹没”在村里 , 一座大桥取代溜索横跨澜沧江两岸 。
25日 , 村民红星像往常一样用自酿的葡萄酒招呼着入住在自家客栈的徒步“驴友” 。
今年44岁的红星 , 生活在澜沧江边多民族聚居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茨中村 。 这里繁衍生息的藏、傈僳、纳西、汉等民族 , 受限于澜沧江峡谷地形 , 长期与世隔绝、贫困落后 。 早于洛克到此的是法国人 。 150多年前 , 法国传教士来到茨中 , 修建一座天主教堂 , 也带来了葡萄酒文化 。
如今 , 传教士的身影早已远去 , 但这片当年法国人手植的葡萄园却留了下来 , 继续沐浴着高原峡谷的阳光雨露 。
1997年 , 红星的父亲将茨中教堂的玫瑰蜜葡萄树引种 , 并开始酿造以玫瑰蜜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 。
讲起自家的葡萄酒 , 红星自信满满 。 他说 , “我的葡萄酒不添加任何东西 , 技术是我们这里一位90多岁的修女手把手教的 , 而且我还经过法国酿酒师的培训 。 ”
2017年 , 法国商人来到茨中村投资兴建了一个葡萄酒厂 , 并指导红星酿造技术 。 红星一本正经地说 , “这个玫瑰蜜葡萄品种是非常特别的 , 据说现在法国的波尔多已经绝种了 。 ”用传统手法酿造出来的玫瑰蜜葡萄酒 , 清醇甘洌、回味无穷 。 年产量不到两千瓶 , 供不应求 。
红星还将酿酒技术教给其他村民 。 他说 , “我爸爸曾经这样说过 , 一朵红花不是花 , 万紫千红才是花 。 ”
如今 , 茨中村的山坡上到处种满了葡萄 , 家家户户都有制作葡萄酒的器具 , 葡萄酒已成为当地增收的产业 。
每年5月至9月 , 当葡萄在山谷里静静生长的时候 , 红星还有一件重要的差事——登山向导 。
茨中村在澜沧江边 。 而在澜沧江和怒江之间 , 坐落着碧罗雪山 。 英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洛克的滇藏探险故事中获得灵感 , 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 , 从此 , 香格里拉成为世外桃源的象征 。 络绎不绝的背包客来到茨中村 。
1997年 , 一些专家学者和徒步爱好者来到茨中村 , 红星当起了碧罗雪山徒步游线路的向导 。 后来 , 红星在徒步线路的休息点建起了红星驿站 , 为徒步者提供餐饮和马帮驮运服务 。
现在他有很多身份:向导、客栈老板、葡萄酒酿造师 。
红星说 , “在别人的眼里 , 我的家乡是偏远、封闭的 。 但在我的眼里 , 这里的雪山、河流 , 甚至一草一木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 ”
每次家里入住游客 , 红星都会给大家倒上自己酿造的葡萄酒 。 大家举杯畅饮 。 红星说 , “我的愿望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葡萄酒的芳香 , 感受到这片山川的美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