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结局如何( 五 )


1895年11月 , 康梁推动建立了强学会 , 地点为北京 。得到了如文廷式、翁同龢、刘坤一、张之洞的支持 , 是帝党与维新派的合作 。但仅仅过了两个月 , 就在李鸿章的暗中授意下 , 由杨崇伊上书弹劾、封禁 。强学会的封禁如同戊戌变法的预演 。美国公使在致美国国务卿的信中曾表明——因为强学会的主力是开明汉族知识分子与官僚势力 , 所以遭到满洲勋贵的忌惮与强烈反感 。
1898年6月15日 , 光绪颁布《国是诏书》 , 宣布变法开始 。仅仅4天之后 , 慈禧出手 。慈禧将光绪的老师、协办大学士、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尚书翁同龢革职 , 遣送原籍 。仅仅听到这一系列官职与身份 , 就可以知道翁同龢在变法中的重要性 。同时 , 明确规定二品以上官员的任免需要慈禧的同意 。紧接着 , 慈禧开始一系列军事部署 。将八旗出身的官僚荣禄调为直隶总督 , 并将几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交给荣禄指挥(袁世凯新建陆军、董福祥甘军、聂士成武毅军) 。
人事上、军事上 , 维新派没有任何凭借 , 且多有偏激、不切实际且激化矛盾的举措 。手腕自然无法与封建权力斗争经验丰富的慈禧相抗衡 。维新派所依靠的只有光绪的支持 。作为回击与支持 , 光绪迅速罢免了一干阻碍变法的官员 。这最终导致慈禧秘密从颐和园回京 , 发动戊戌政变 , 重新临朝训政 。而光绪没有军权 , 只能坐以待擒 , 被囚禁瀛台 。
有学者查阅1907 , 08年内务府档案 , 发现了当时光绪皇帝所阅读之书籍 , 部分如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严复《政治讲义》清水澄《政治法泛论》《国债论》《欧洲财政史》……由此可见 , 光绪在瀛台软禁期间并没有沉沦颓废 , 他预计自己可以在慈禧去世后破除最后的阻力全面亲政 , 他一直在为清朝的改革作知识储备 。只是慈禧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 光绪在慈禧去世的前几个小时去世 , 死于砷中毒 , 光绪是被毒杀的 。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光绪只是同治皇帝的代替 , 是个影子武士 , 只是慈禧控制朝政的幌子 , 当真正的幕后要离开的时候 , 幌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时间回到1875年 , 当这个幌子出现的时候 , 他还只是一个四岁小孩 。慈禧看着这个孩子 , 她可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 这个替代人选、这个命中注定的幌子将来却是晚清几位帝王中思想最开明的一个 。
戊戌政变后 , 戊戌变法的大部分举措被废止 , 只保留了建立大学这一项 。此后中国许多精英 , 多受惠于此 。从戊戌变法之后的走向看 , 清朝在1906年预备立宪 , 那个时候光绪还在世 。预备立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清朝对戊戌变法的变相肯定 , 也是清朝被迫向近代君主立宪转向的第二次尝试 。但清朝责任内阁制度在1911年才确立 , 那个时候无论光绪还是慈禧都去世了 。
而且责任内阁成员多为满洲八旗勋贵 , 实际上象征性大于改革性 。这些不利举措最终导致清朝向近代君主立宪体制转向的失败 , 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及清朝灭亡 。戊戌变法的失败 , 证明了清朝无法从一个封建王朝过渡到近代化君主立宪政府 。在当时 , 爱新觉罗家族是中国君主立宪唯一的选择 , 戊戌变法的失败也证明了中国无法走近代化君主立宪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