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钗头凤》到古筝曲,临安遗恨古筝什么调的

【从《钗头凤》到古筝曲,临安遗恨古筝什么调的】单独讲琴的,只有《车辖》的“四牡”和《车辚》的“既见君子,并坐鼓琴”,前者只是形容六辔 。目前古琴主要讲“诗言志”,操缦者用以抒自己的情,言自己的志;而且这种志,要是离群遗世的,属于幽人之情怀 。而佛教的琴曲琴谱,如《枯木禅琴谱》中的《独鹤与飞》《云水吟》《那罗法曲》《枯木吟》《莲社引》之类,大家也是熟悉的,这些从琴谱名称及内容上就可以明白 。
古筝可以和别的乐器一起演奏吗?

从《钗头凤》到古筝曲,临安遗恨古筝什么调的


目前古琴主要讲“诗言志”,操缦者用以抒自己的情,言自己的志;而且这种志,还要是离群遗世的,属于幽人之情怀 。这种形态,大约自宋明以来已然 。如今谈古琴文化者,无不就此立论 。然而,古琴在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就是如此吗?或只是如此吗?在雅乐体系中,琴就很少孤立独奏,多用于礼仪场合,且多与其他乐器配合 。可见它和诗类似,既要讲“诗言志”,还要讲“诗可以观、可以群”,群与己不可偏废 。
现在谈古琴者,皆患偏枯 。若就诗本身来看,《关雎》已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用于房中乐,乡乐,则合乐时必是琴瑟钟鼓并作的 。《定之方中》说:“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女曰鸡鸣》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鹿鸣》说:“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棠棣》说:“妻子好合,如鼓琴瑟”;《鼓钟》说:“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甫田》说:“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
这些诗,都是描述琴与瑟乃至钟鼓合奏的 。单独讲琴的,只有《车辖》的“四牡”和《车辚》的“既见君子,并坐鼓琴”,前者还只是形容六辔 。倒是瑟还有一处讲它单用的,《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曰鼓瑟?”可见琴瑟虽可单奏,但恐仍以合奏为常,特别是聚会场合 。鼓瑟,据《仪礼》,乡饮酒及燕礼用二瑟,大射用四瑟 。
鼓琴时会不会也如此呢?应该也是的 。浙江绍兴狮子山三〇六号战国墓铜屋内两件琴器俑,或许就表现了二琴并奏的情况 。自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以来,所传诗谱,如赵彦肃《风雅十二诗谱》、张蔚然《三百篇声谱》、陈澧《风雅十二诗谱考》《律音汇考声字谱》等,虽皆只把一首诗做一个整体看,一字一音,标识其声 。但依乾隆《钦定诗经乐谱全书》卷一及卷十五所载演奏谱可知,奏诗时正是诸器并作的 。
钟磬琴瑟音皆不同,所以才能相和相发,我以为这符合演出之实际 。而琴在具体演出时如何与诸器相配合,也由此可以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琴,除了琴人自娱适性之外,还有合众演出的传统 。考之于文献、征于图像石刻,灼然无疑 。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前三者,尤其是群,恐怕现在我们说的这种遗世独立、自适娱情之琴就不太能做到,只能见诸周秦汉魏南北朝以降那种合众演出之琴 。
在现代,古琴倡导者无不强调古琴之于人性格的塑造,亦如竹林七贤之放任自然、遗世孤立、高冷孤绝 。这种性格,论者或与君子之德结合,或说仙家高士,或比附枯禅 。演奏时则以独奏为之 。这可说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对古琴的基本认识甚或是唯一认识,也可以说是我们现代的古琴传统 。以《琴曲集成》等大型古琴谱集来看,其中,理性元雅、诚一堂、德音堂这些琴谱名,显示了儒家宗旨;步虚仙琴、太古遗音、大音希声、松风阁之类,则有仙趣;三教同声这样的名称,更表明了它还常有佛教气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