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如何继承民族音乐( 二 )


3. 好东西是需要付费的,不能期待它免费普及 。全国的城市,有正规音乐厅的不多,一线城市比如北上广深,都有音乐厅,每年的音乐会,都安排得满满的,民族类的音乐会也几乎是每一场都坐满,可见老百姓很热爱民族音乐,只是需要付出一些成本,付出专门的时间,去沉浸在其中 。高质量的演出免费对普通人开放,是极难遇到的,比如深圳的深圳湾音乐会就是免费对普通人开放,但是呢,其实后面也是由政府买了单的 。
所以,高品质的民族音乐,不像快餐文化,它的接近成本比较高,因此不常见于街头巷尾,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民族音乐快不行了 。4. 很受欢迎,人才济济,后继有人 。由于艺术家人数有限,每年能安排的演出场次很有限,所以实际上民族音乐会,是很抢手的,尤其是高水平的音乐会,水平越高,越是爆满 。现在音乐学院里面,民族音乐的教学,也比几十年前要好得多,培养的都是中西合璧的年轻音乐家,不光会拉二胡,弹琵琶,还会弹钢琴,弹吉他,组织交响乐队,会录音,编曲,创作,他们不光继承了民族音乐古老的基因,而且同时也是很时尚的现代人 。
只是因为世界太大,人口众多,他们可能不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面,没被我们看到而已 。5. 具体的某首歌可能会被淡忘,但是民族音乐的灵魂不会消失 。某一首我们熟悉的民歌确实会慢慢被淡忘,特别是歌词,带有时代的烙印,比较具象,它能跨越的时间长度往往比较短,而旋律就不一样,或者说民族音乐的灵魂,是伴随这个民族一直存在的,它只是在不断的演化,就像语言也会演化一样,民族音乐会不断的演化,而不是消失 。
可能年长一些的人会感觉,很多自己喜欢的老歌,比如《我的祖国》、《红梅赞》、《敖包相会》等等,好像很少年轻人再喜欢听了 。但请不要因此担忧 。因为这些歌曲本来也不是纯粹的“民歌”,他们是运用了民族音乐的元素,同时借鉴西方的创作形式,有的还通过影视赋予了故事性和画面感,最终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在那个年代,让我们终生难忘 。
但是,同样,只要运用民族音乐的元素,以后也照样可以写出更多好听的歌来 。有一些聪明的流行歌曲创作者,就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民族音乐的元素,从而让作品更受欢迎 。一首歌被人淡忘是正常的,就像个体的死亡,我们真的会感到悲伤,但是人类的群体还是会不断的繁衍下去,同样,一首歌慢慢被人淡忘了,但是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音乐 。
我们喜欢一首歌,主要是因为它代表了我们的一段情感,如果没有人听了,我们就知道自己的情感,可能再也没有人理解和共鸣了,因此就会感到悲伤,其实这只是一种小我的悲伤,它只是一个情感问题 。但是真的不必因此就担心民族音乐的发展,因为那是另外一个大问题,如果真的要知道发展趋势到底如何,那要做客观理性的调查,很明显,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不断演化的,多用演化的思维来看待就可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