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古代六艺中的御指什么( 三 )

【六艺,古代六艺中的御指什么】

六艺,古代六艺中的御指什么


4 , 六艺分别是什么 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是指:驾车. 六艺之说有二:(一)六艺者 , 礼、乐、射、御、书、数也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 ,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 , 二曰六乐 , 三曰五射 , 四曰五驭 , 五曰六书 , 六曰九数 。”(二)六艺即六经 , 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 。北冥宫主 说得对 , 其实就是孔子的教学内容:习周礼、音乐、射箭、驾车、读经书、学数理(推演) , 六经即为儒家教学用的主要经典文献:《周易》、《尚书》、《诗经》、周《礼》、音《乐》、《春秋》 。六艺向来有两种说法 ,  , 只不过对于不同人来说有不同的具体含义 。儒家认为六艺指六经 , 《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本意就是六种技艺;而周礼则为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就是六种技能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 也泛指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学科总称 。《周礼》中的六艺是西周之前贵族教育的六个学科: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以后的六艺则是指六经 ,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西周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 , 所谓六艺是礼(道德合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 。其中张扬等级观念的礼、乐是核心 , 书、数是基础 , 射、御等技艺也很受重视 , 其成绩可作为奖励的依据 。教师往往由官员兼任的 , 如宫廷乐师教授乐舞 , 师氏(军官)则教以射、御 , “师”之称呼即由此而来 。孔子亲自整理了古代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用来作为上课的教材 , 这六部古老的典籍被后世尊奉为六经 。六经 , 有时也被称为六艺 , 但与西周学校所学的“六艺”不是一回事 。5 ,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 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 , 还有一本《乐经》 , 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 , 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另一种说法是六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 ,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自唐代韩愈 , 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 , 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 , 甚至称“《大学》 , 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 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 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 , 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 , 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 , 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 ,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 , 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所以 ,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一篇 ,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 , 《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 , 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 , 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 , 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 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 , 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 , 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 , 便成了《四书》之一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 , 也大体上相同的 。不过 , 现存的《中庸》 , 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 , 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 , 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 , 而是撮取文章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 名丘 , 字仲尼 ,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 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 , 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 , 内容非常丰富 , 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 , 《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 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 , 《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 , 每一条就是一章 , 集章为篇 , 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 , 只是大致归类 , 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到汉代时 , 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 , 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 , 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 , 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 , 《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 , 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 , 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 , 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宋代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 可见论语的贡献很大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 , 名轲 , 字子舆 , 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 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和孔子一样 , 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 , 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 , 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 , 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 , “序《诗》《书》 , 述仲尼之意 , 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 , 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 , 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 , 视为子书 , 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 , 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 , 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 , 其中包括了《孟子》 , 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到南宋孝宗时 , 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 , 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 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五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 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 , 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 有诗40篇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 , 其中6篇为笙诗 , 只有标题 , 没有内容 , 现存305篇 。到了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 , 大量乐谱失传 , 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 。先秦称为《诗》 ,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 始称《诗经》 , 并沿用至今 。六艺六艺之说有二:第一种六艺者 , 礼、乐、射、御、书、数也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 ,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 , 二曰六乐 , 三曰五射 , 四曰五驭 , 五曰六书 , 六曰九数 。”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 。“艺”为“艺能”之意 。即礼、乐、射、御、书、数 。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 。其萌芽在夏代已见端倪 , 经商代 , 至周而逐步完善 。“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武并重 , 知能兼求和注意到年龄的差异及学科的程度而教育有所别 。“六艺”中礼、乐、射、御 , 称为“大艺” , 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 , 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 , 是民生日用之所需 , 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 。当时 , 庶民子弟只给予“小艺”的教育 , 唯贵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艺”的完整教育 , 完成自“小艺”至“大艺”的系统过程 。“六艺”服务于阶级需要 , 但也反映了教育的普遍规律 , 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周礼.地官.保氏》:“保代掌谏王恶 , 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 , 二曰六乐 , 三曰五射 , 四曰五驭 , 五曰六书 , 六曰九数 。”《明史.选举志》:“生员专治一经 , 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 , 务求实才 , 顽不率者黜之 。”第二种六艺即六经 , 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 。六经之名始见于《礼·经解》孔子之言 , 又见于庄子之书 。盖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也 。其后嬴秦焚书 , 《乐经》散失 , 仅存《乐记》一篇 , 乃并入《礼记》中 , 后遂有五经之名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 在之前 , 还有一本《乐经》 , 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 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 , 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 , 就只剩下了五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