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没怎么写交州,统治交州三十九年

在三国时交州大约是十万户左右 。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州、郡、县 。例如:三国时期冀州、青州、豫州、兖州、扬州、徐州 。总之,事实就是诸葛亮根本就没搞定南蛮 。之后的蒋碗、费祎、姜维,也都没搞定 。三国鼎足而天下三分,这是历史造成的不幸 。
三国是怎样统一的?
答:一想起三国,都会想到那么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也不是说没有原因的,司马懿在魏明帝病逝后,逐渐掌控了曹魏集团,而当三足鼎立之时,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都为能有所大的收获,而且蜀国吴国联盟也是勉强抗衡曹魏 。所以,魏国的强大,也慢慢为三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首先从当时的国力上说,蜀国是攻不下魏国的,因为蜀国的人口不及魏国的十分之一,就算吴蜀联合还是无法抗击魏国的,举例说明,就拿蜀国为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到,“以一州之地与中国抗衡” 。
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还是在北方,随着北方经济逐渐的恢复,实力的差距被越拉越大 。而且连年北伐,造成国内的空虚 。蜀国政权并没有很好的完成本土化,使得蜀中俊杰不能大量的补充,从而使后期出现了人才短缺的荒唐局面 。而且到了后期阿斗宠幸奸佞,政局混乱腐败 。导致内部矛盾众多,内讧严重 。反观魏国呢,以司马懿为例在魏明帝大修宫室之际他也加以劝谏,魏明帝驾崩后他奏请罢修宫室,雕玩物之人力,节用务农,使天下欣赖 。
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在扳倒曹爽后,司马懿或以剿杀,或以监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为日后其子孙篡魏开晋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我们来说说这个统一三国的皇帝司马炎,根据史料记载,司马炎有着很锐利的眼光,不仅重用元老,对拥戴功臣的人才也提拔,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在他执政期间忠臣羊祜、张华、杜预三个人的作为使得司马炎稳坐江山,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
忠臣羊祜主要负责战备工作而且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为一统大业做很多贡献,再则就是张华擅长战术,担任镇南将军一职,在伐吴期间充当主帅,立下汗马功劳,执行者杜预,雷厉风行,有胆识和军事能力,所以统一有必然性 。所以最后由司马家完成了统一三国的伟业 。可能在这之前谁也没想到,司马家会是最后的胜者,曹魏也只是昙花一现 。
三国时期没有普通话他们怎么交流?
三国时期没有普通话,山西人关羽与河北人张飞怎么交流?安徽人鲁肃和山东人诸葛亮又该如何唠嗑?还有包头的吕布和甘肃的董卓,究竟是如何吵架?但是,谁跟你说三国没有普通话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普通话),我们当下的普通话,来自清朝的北京官话 。但这种北京官话,和北京胡同里下层百姓喜欢说的北京话,其实是两回事 。
后者是胡同音,前者则是整个大清朝廷自上而下,即皇帝与臣子沟通的语言 。而既然这是官方场合必须使用的语言,你不论是哪一省的人,都要听得懂、说得溜这种语言,因为你要做官 。清朝推行普通话,一是八旗子弟与汉人的沟通需要,二是科举考试的需要 。而这,又决定了清朝能否打破满人和汉人的巨大隔阂,能否将汉人中众多的优秀人才取为己用,更标志着清朝的统治是否成立 。
所以,在大清国的科举考试里,必考项目八股文和试帖诗,都要求汉语用韵,而这就意味着参加考试的人,一定会说官方语言,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搞清楚那些文字的正统读音,从而实现与官场甚至皇帝的对话 。也因这个缘故,在清朝,你会说北京官话,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哪怕你不做官,也会给人一种非凡夫俗子的感觉 。而回到题目所问的三国时代,当时没有科举考试,是不是就不需要普通话了呢?当然不是,东汉三国实行的是征辟制,但征辟上来的人才,也一定要会说汉朝的官话,即洛阳话——“洛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