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作者韩非 。
自相矛盾是指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在句中常用作谓语、定语 , 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 。
自相矛盾是讲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 , 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 , 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 , 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 , 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 , 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 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 , 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 。
出自《韩非子·难一》,作者韩非 。
《韩非子·难一》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 。后来用以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后又用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 。
扩展资料:
自相矛盾揭示道理: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在这些文章中,韩非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也为以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出自哪本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非子
推荐阅读
- 麻将13幺怎么打
- 飞机安检电动牙刷要拿出来吗
- 日出是几点
- 为什么彩条牙膏挤出来不乱
- 我是一个中学生 怎么快速练出腹肌 ?
-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哪里?
- 导出的账单包含已删除吗
- 微信电话为什么没有显示不出来
- 煤气瓶为什么会发出响声
- 为什么抖音退出了还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