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者之台 看台( 三 )


任正非听了,拍着桌子吼道:
“华为不做房地产这个事,早有定论,谁再提,谁下岗!”
从此,再也没人敢提房地产 。
下面再说一个个人成功的例子 。
世界知名漫画家斯科特.亚当斯,是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 。在成名前,只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
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来画画和写作,尽管做这些事情为他带来的收入,只占他主业工作收入的5%,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
有人问他为什么会如此坚持?
亚当斯说,他做这个事情,是为了发展出一个“系统” 。虽然他当时不知道这个系统能为他带来什么,但他相信“系统”的力量 。
最终,如他所愿,亚当斯的坚持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呆伯特系列漫画,被翻译成25种语言,超过2000家报纸转载 。
任正非和亚当斯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者都是时间的朋友,他们所做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从塑造者的角度出发,不受他人影响,考虑的是长时间持续下去的结果,最终都获得了成功 。
2、用镜中我思维,不断寻找合适对标者,校准自己的方向 有人说:一个人的财富和智慧,基本就是五个与之亲密交往朋友的平均值 。
处于社会网络之中的我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同时启动“镜中我”与“塑造者”两套思维模式,既要有坚定的信念,也要有抬头看路的智慧,才能保证前行方向的正确性 。
新东方的俞敏洪,大学时候,连考了三年才如愿考入北大 。
可到了北大之后,他才发现,操着一口江阴普通话的他,对别人谈论的话题完全插不上嘴,这让他一度陷入自卑 。
为了向优秀的同学看齐,他没日没夜地泡在图书馆里,北大图书馆的书几乎都被他看了一遍 。
英语不好,他就拼命学英语,不仅苦练发音,还尝试和外国朋友对话……
毕业后,班里的同学大部分都出了国,而当初说英语被同学嘲笑为说日语的俞敏洪,成了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学校的创始人 。
不仅身边的人能成为“镜中我”对标的对象,工作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同样能成为前行的航标灯,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
曾两夺世界冠军的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正是这个方法的践行者 。
采访人员问他成功的方法时,他说每次比赛前,他都要乘车仔细地勘查比赛路线,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记下来,比如第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 。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 。
比赛开始后,他会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轻松跑完 。
镜中我思维能让我们以人为镜,以物为鉴,找到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见贤思齐,榜样的力量会让你奋起直追,变成更好的自己 。
四、结语 “塑造者”与“镜中我”这两种思维,是帮助我们设定目标、实现目标的思考工具 。
我们在定立目标的时候应该用塑造者思维,检视自己的内心,找到我们真正想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惟其如此,在实现目标的路途中才不惧各种困难与诱惑,哪怕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依然能坚定前行 。
【塑造者之台 看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使用镜中我思维,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校准自己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就算要走十万八千里,终会取到你的真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