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各名族各甚至各城市都有着具有当地文化的戏曲 , 新疆也有着这样的戏曲文化 , 新疆的去曲子戏融合了新疆个民族的音乐和民歌 , 再加上长期的发展和不断改善 , 创造出了属于地方特色的戏曲 。
【唯一的新疆汉语剧种——新疆曲子戏】那么 , 对于新疆曲子戏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新疆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 一起来了解更多内容吧 。
曲子戏是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民间小戏 。它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 , 清末民初在各地形成具有不同新疆曲子戏风格的地方小戏 , 如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新疆曲子戏、宁夏曲子戏等 。曲子戏的唱腔属联腔体 , 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 , 在发展过程中又吸取了秦腔、眉户的艺术成分 。
其演出形式有舞台演出和地摊坐唱两种 , 其中舞台演出俗称"彩唱" , 有文武场和服装道具 , 道白用当地方言 , 表演要求旦角扭得欢 , 走得漂 , 舞蹈轻盈活泼 , 形象生动 , 丑角则需幽默诙谐 , 滑稽伶俐 。地摊坐唱俗称清唱 , 不受演出场地的限制 , 不需服装道具 , 只要唱者嗓子好、唱调准、曲调多、板路稳就可以入座献唱 。曲子戏剧目题材广泛 , 多表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及民间社会生活等 。
作为敦煌地区民间一度繁荣的地方戏曲 , 敦煌曲子戏已经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 , 至今逢年过节 , 民间仍有小规模演出 。有研究表明 , 尽管在内容上有所演变 , 并增加了民间新创作和新的艺术形式 , 但在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敦煌曲子戏中 , 仍保留有敦煌遗书中的曲子词和曲调 , 这使敦煌文化的余脉在民间得到了延续 。
曲子戏以民间业余演出为主 , 专业演出团体很少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 , 曲子戏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 现已濒临失传 。为保护和弘扬曲子戏 , 扩大影响 , 有关方面采取了举办曲子戏艺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集中发掘、整理、传授曲子戏剧目和录音、录制剧目等多种措施 , 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在此基础上 , 仍需巩固现有成果 , 将抢救、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
哈密自乐班演出的新疆曲子剧都是折子戏 , 剧目短小精悍 , 角色较少 , 既可在舞台演出 , 又能在农村地头甚至农家炕头走唱、坐唱 。曲子戏的道白 , 使用陕西口音的新疆地方土语、方言 , 诙谐幽默、亲切易懂 , 受到当地汉族、回族以及来自西北各省移民的欢迎 。哈密地区的曲子戏 , 还吸引了不少维吾尔族观众 , 甚至还有维吾尔族演员登台演曲子戏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艺名为老二的维吾尔族演员外 , 哈密八大石有一维吾尔族妇女也能用汉语演唱曲子戏 , 在当地传为美谈 。
新疆曲子戏的曲调之所以优美动听 , 是因为它善于博采众长 。它不仅以陕西眉户、兰州鼓子、青海干弦为基础 , 还吸收了西宁的俗曲、河州小调、苏北民歌《茉莉花》、东北秧歌二人转、回族的花儿、撤拉族的撒拉调、锡伯族的《太平歌》以及兼揉维吾尔、哈萨克民间曲调的曲子戏音乐太平令等等 。
多种民族音乐成分的融合 , 使新疆曲子戏唱腔高亢明亮、悠扬婉转 , 伴奏旋律独特 , 调式生动别致 , 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 体现了新疆地区汉族来源广泛、少数民族众多的区域特色 。所以经哈密发展起来的新疆曲子戏 , 很快传遍天山南北广大地区 , 成为新疆汉文化中的一枝艺术奇葩 。
推荐阅读
- 熬夜的人怎么减肥 熬夜为什么会使人变胖
- 艺术流派纷呈的宁波越剧
- 一个美妙的文化世界:深圳世界之窗
- 奇妙的北京民间艺术:毛猴
- 佛山的历史文化,你知多少?
- 在传承中发展的文化“北京曲剧”
- 雪域高原的舞蹈文化“丁青热巴”
- 陕西艺术史上的“活皮影”-弦板腔文化
- 传统的青海建筑文化特色
- 土培蒜苗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