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老子孔子是怎样养生的,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庄子老子孔子是怎样养生的,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个养生家,据说活了160多岁 。《史记》中说:“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
老子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顺乎自然,并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 。老子还要求,养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贪心,并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 。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是伤身损寿之根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处提到静和柔,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的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所以说,当我们常处于静和柔中,有利于生发人体的真元之气 。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
庄子
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也是著名的养生家 。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 。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 。”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就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 。而所谓的“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 。从庄子以上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到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
另外,庄子还特别强调养生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 。《庄子·让玉》篇中日:“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 。”其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这样最易造成自伤而折寿 。除此之外,庄子还将老子的“少私寡欲”发展成“无欲” 。并明确指出:只有做到彻底的“忘我”,才能达到真正的“无欲”;只有在“清静无为”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养生之道,而尽其天年 。庄子还认为:养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便可达到保身、全生、延长寿命的目的 。
孔子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尽管他一生坎坷,其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可还是活了73岁 。而他长寿的主要原因,就是注重养生之道 。孔子晚年对饮食很有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来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 。这八不食是:食物变颜色了不吃、食物变味了不吃、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
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在这里“食”是指粮食,“脍”是指切碎了的肉 。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也是切得越细越好 。孔子认为:只有美食精细,才可颐年 。这句话对于上了岁数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如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孔子晚年坚持了以上这些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入,无疑是他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
孙思邈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也是杰出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相传活了141岁 。而孙思邈的养生之道说来虽然简单,但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必然有效 。孙思邈认为: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并可预防白发和脱发 。其方法是,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