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坝:意为“平地、平原” 。“坝,蜀人谓平川为坝 。”今四川人仍称“平地、平原”为坝、坝坝、坝子 。
洗澡泡菜:将新鲜蔬菜洗净后切成片或块泡制半天或一天后食用,这种菜就称为“洗澡泡菜” 。因和一般泡菜相比,浸渍时间较短,类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 。又称“跳水泡菜” 。
藏猫儿:即捉迷藏,又称“逮猫儿”,是儿童玩的一种游戏,指将一小孩的眼睛蒙上,待其他小孩藏起来后,再让该小孩将他们一一寻找出来 。另有“救救猫儿、电棒猫儿、沾沾草猫儿”等多种玩法 。
打牙祭:此词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 。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
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牙(衙)祭肉”;
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 。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进,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牙旗” 。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 。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
打摔手:“摔手”本指“定额以外备替换的轿夫” 。如李劼人《死水微澜》中:“明天一早,给我喊一乘轿子,多喊两个摔手 。”后繁衍出“打摔(甩)手”一词,意为“空着手” 。
装舅子:四川民俗,姐姐或妹妹出嫁时,其哥哥或弟弟一定要穿戴得十分整洁去送亲,称为“装舅子” 。此词后指讥讽某人穿戴讲究、整洁 。
撇脱:即洒脱,干净利落 。已见于宋代 。“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
吃九斗碗:“九碗(儿)”本指筵席上的九道主菜 。“斗”一词在成都方言中有“大”的意思,所以成都人又将赴宴称为“吃九碗(儿)”或“吃九斗碗(儿)” 。“破费一席酒,可解九世冤;吝惜九斗碗,结下终身怨” 。成都地区流行的这一民谣,形象地道出了筵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另外,成都人之所以将“赴宴”称为“吃九斗碗(儿)”,是因为民间视“九”为吉数 。
打金章:每年在花会期间,多在青羊宫举行武术擂台赛,参与者多为武林好手,按奖章质量分三个级别,即蓝章、银章、金章 。后比喻显示出惊慌的样子(“金”谐“惊”) 。
鲊起: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 。过去属于袍哥话 。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 。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故袍哥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有一套专用的隐语-袍哥话,作为秘密联络的暗号 。
吃赏午:今四川人仍将“吃午饭”称为“吃赏午”,这和一个传说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川西坝子的农民们边插秧子边唱山歌,知府不让大家唱,农民戏曰:“吼山歌会把田头的杂草吼掉 。”知府说,如果真能吼掉杂草,则赏大家一顿午饭 。后来果然田里的杂草就没有了 。
知府又提出农民说过唱山歌秧子要长高,想借此赖掉这顿午饭 。当晚,农民把田里的水排了一些出去,外行看起来,秧子果然长高一截 。于是,知府只好认输,给插秧的农民每人赏了一顿饭,从此人们便把吃中午饭叫做“吃赏午” 。
推荐阅读
- 独树一帜的艺坛曲艺湖北小曲文化
- 江西的古代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 雪域高原上的奇葩丁青热巴
- 别具一格的山东柳琴
- 防止雪板脱落下滑的装置是什么
- 安徽的茶文化,你知多少?
- 软糯且酥到你骨头里的苏州话
- 极具特色的贵州沙滩文化
- 热巧克力的做法视频 热巧克力的做法
- 鸭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