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教爸妈识破“健康产品”骗局的方法

电视上、广播里 , 各种“健康产品”漫天飞 , 一不小心 , 父母就上当了!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年底了 , 保健品市场也变得格外红火 , 担心家里长辈上当?赶快教他们几招简单的辨别健康骗局的方法吧 。
看广告识骗局
1、“绝对有效”
由于混杂因素众多 , 因果关系难以判断 , 在医学研究中往往难以得出非常确定的结论 。即使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某种可能的联系 , 通常也需要很多进一步的重复试验和深入研究才能确定 。因此 , 当广告中出现非常绝对的论断和保证时(例如100%有效) , 这很有可能是没有根据的夸大宣传 。
2、“无效退款”
这是“绝对有效”的一个常见翻版 , 而且更具煽动性 。
此类产品认定消费者发现产品无效也不好意思去退款 , 或者不让消费者有地方去退款 。
3、“包治百病”
疾病的背后有多种多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因此不同的疾病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 。没有哪一种东西是可以同时治疗各种不相关疾病的 。
4、否定主流治疗手段
通过偷换概念等方式夸大现有常规医学治疗的危害 。例如一些广告宣称慢性病(糖尿病 , 高血压 , 高血脂)服用的药物会造成“终身依赖” , 而事实上需要每天用药根本不等同于药物依赖 。
5、“不手术 , 不用药”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 , 它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 也不能替代药物和手术成为治疗疾病的手段 。
一些情况下 , 为了真的表现出疗效 , 这些保健品中可能违规添加药品 , 使用这样的产品有很大的健康风险 。为增加利润 , 违规添加的通常是廉价、副作用相对较大的药物 , 违规添加的成分不会注明 , 其剂量也是未知的 , 而消费者通常不会对保健品严格限制用量 ,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药物过量 , 带来更多毒副作用 。
6、个案说明与专家推荐
与大规模的统计数据相比 , 用个案说明产品功效的证据强度是非常弱的 。即使广告中的现身说法是真实的 , 个案的情况也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 难以证明所宣传的产品真的起了多大作用 。同样 , 即使广告中推荐产品的专家是真的 , 他的个人观点也不足以说明多大问题 。在循证医学中 , 专家意见与个例报告一样 , 都是权重最低的一类证据 。
7、“纯天然”和“毫无副作用”
宣称纯天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这样的宣传语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错误的暗示:天然的物质更加安全 。而事实上 , 天然的添加物也可能有毒副作用 , 而且由于天然产物的成分更加复杂 , 它们的安全性或许反而不那么容易控制 。
理论上讲 , 任何可以对机体产生额外影响(即“功效”)的物质都有发生副作用的可能 , 即使是保健食品 , 也没有绝对的安全 。“毫无副作用”与“绝对有效”一样 , 都是夸张的断言 。而且 , 这样的宣传容易让人误以为这些保健产品不需要限制剂量 。
8、“最新科技”和“祖传秘方”
故意使用难以理解和神秘化的词汇描述产品同样值得怀疑 。例如在广告中用纳米、量子、磁场、生物电、基因等概念描述产品 , 却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解释 。
以上宣传同时也违反了药品和保健品广告的相关规定 , 属于违规宣传 。
身份历史要查清
很多健康产品宣传时会混淆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概念 , 要分清一个产品究竟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 。
合法的保健食品包装上印有包含“保健食品”字样的“蓝帽子”图案 。2003年及以前的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格式分别为“卫食健字(年份)第xxx号”和“卫食健进字(年份)第xxx号” 。从2004年开始 , 新的保健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G 4位年代号 4位顺序号(国产) , 以及国食健字J 4位年代号 4位顺序号(进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