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舍谈吃之三也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 治大国,若烹小鲜 。”是老子《道德经》里面非常经典的一句话 。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解释各不相同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就是不随意翻动,不搅动,否则就把小鱼搅碎了 。从而引申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就是“不折腾\” 。
“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不折腾\”的观点,我认为有失偏颇 。有的人不折腾,是不懂,是心虚,怕露陷,丢了人,要么虚张声势,要么故弄玄虚,不敢折腾,这是被动的不折腾,对于这种不折腾还是不提倡的;另一种不折腾是高高在上,不愿作为,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图个清静,把国家当儿戏,明朝的万历皇帝就是这种典型,这是放任的不折腾;还有一种不折腾就是,主要的时间、心思都放在了笙歌燕舞上,就如唐玄宗李隆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每天贪图享受,吃喝玩乐,“安史之乱”差点要了他的老命,这是贪图享乐,以至误国的不折腾 。这几种不折腾,都是害人害己误国的,不值得提倡 。而真正的不折腾,就是休养生息,苦练内功,而不政出多门,拍着脑袋瞎决策,汉初的“文景之治”最为典型 。我们要的也是这种“不折腾”,这也是“不折腾”的实在应有之义 。或者更准确地说,老子用“治大国,若烹小鲜”所想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不要瞎折腾,而不能说“不折腾” 。
因为要做出“五味调和”的“小鲜”,仅仅靠不折腾能做出来吗?想象一下你做饭时,大多时间是手背着在看,能烹出好的“小鲜”来吗?我怀疑 。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烹小鲜”也是不容易的,也要具备许多的先决条件,要有一定的烹饪能力,甚至厚实的烹饪功底,提前做许多准备工作,做到胸有成竹 。如果说怕搅碎“小鲜”,其实很简单,不用搅动,颠几下勺就可以了 。如果因为怕搅碎“小鲜”就不敢有所动作,被动应付,那做出来的 “小鲜”可能会很难吃,暴殄天物 。因此,我的观点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必须要折腾,只有好好折腾,才能烹出好的\”小鲜\” 。但这种折腾不是胡折腾,而是围绕“烹小鲜”所做的折腾 。为了这个目的,如何做,如何折腾都不为过 。那么,怎么才能烹好小鲜呢?
首先,要烹好“小鲜”,主观上要做到我愿意,想把这个“小鲜”做好,所以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去想办法把这“小鲜”做好,这就是目的明确、态度端正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每天对着含羞草说\”我恨你\”,含羞草不几天就枯萎了;如果每天说“我爱你\”,含羞草会长得越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说的就是要用心,要真心,有爱心 。如果你是胡凑合,则断不会做出可口的饭菜来 。即就是大厨、名厨也要用心负责,否则他在“心不在焉”的状态下也做不出好东西 。大至治国,小至管理,也是一样的,心存善念,用心尽力,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夙夜在公,天下为公,才能给人民创造幸福的生活 。
第二,要保证食材的新鲜,这是基础 。当年北京各大饭店的名厨师,每天早上亲自到朝阳菜市场为饭店买菜,菜市场开门之前,他们在大门口打太极拳,或者相互交流厨艺 。天下粤菜在广州,广州粤菜在潮汕 。潮汕人烹饪的秘籍就是食材严格把关,一定要新鲜 。大厨们也是经常自己去采购食材,甚至自己去田里采摘,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 。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选料讲究时令新鲜,原料 “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 。说的是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什么季节,吃什么菜 。汪曾祺记载了学人王世襄的故事 。“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 。世襄以此为一乐 。据说有时朋友请他上家做几个菜,主料、配料、酱油、黄酒……都是自己带去” 。“听黄永玉说,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去表演一个菜 。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 。他做了一个菜:焖葱 。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 。做焖葱,用的葱就颇为讲究 。王世襄的儿子王敦煌说他爸做焖葱,就是京葱之中的大葱 。但是并非所有的大葱都能入菜,必得是在霜降之后、上冻之前,从地里起出来的大葱 。因为只有在地里经了霜,葱质才会变得脆嫩可口,也只有这样的大葱,才能称得上是上品大葱 。即使是最优质的大葱,优质期也只能延续到来年的正月十五,此后大葱的品质,就日趋下降了 。这位北京文化圈中的“烹调高手”,买起菜来也是事必躬亲 。20年前,王世襄每天早晨在朝阳市场,响铃就往里冲 。据说从前给班禅做饭的刘文辉,就和王世襄一块儿买菜 。因为王世襄买菜说的是行话,大家都以为他是后厨大师傅 。
推荐阅读
- 北京手工巧克力 北京diy巧克力
- 怎么制作辣椒油又香又好吃 怎样炸辣椒油
- 九味贵妃鸡是什么地方的菜
- 上海四海游龙 四海游龙
- 发酵的食物有哪些
-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七大类
- 江南水乡的特点
- 天都峰位于哪里
- 众鑫的含义是什么
- 红葱和白葱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