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上下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下一句是什么俗语」( 三 )


两人虽然有这些不同 , 但基本都秉持着“君子和而不同”的态度 ,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彼此也相安无事 。等到后来山涛想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的职务时 , 一下子就刺激到了嵇康 。作为魏室宗亲 , 嵇康是不可能投奔司马氏政权的 , 作为朋友 , 山涛应该明白并且理解这一点的 。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 嵇康给山涛写了这封绝交信 。在绝交书中 , 嵇康列举了自己不能出来做官的理由 , 所谓“有必不堪者七 , 甚不可者二” 。概括起来 , 其实就是说自己不想失去本心 , 希望山涛能够理解他 , 不要强人所难 。
来源:–伯夷列传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出自孔子的《论语·卫灵公》 。
释义: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
解读:
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又所谓“鹤鹊安知鸿鹅之志!”
.其实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当然,“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
念、学术主张等.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感叹说:“道
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史记·伯夷长齐列传》)
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司马迁又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
这是思想观念、学术主张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有关故事:
东汉时,管甯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甯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甯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下一句是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下一句是:亦各从其志也 。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西汉·司马迁
原文:
子曰:“道不同 , 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 , 虽执鞭之士 ,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 从吾所好 。”“岁寒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 , 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 , 其轻若此哉?
译文:
孔子说过 , “道德见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谋划事情的” , 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 。所以他说 , “富贵如能追求到手 , 那么 , 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 , 我也愿意干 。如果不能追求 , 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
岁月到了寒冷的季节 ,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 , 品行高洁的人才显现出来 。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 , 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扩展资料
《伯夷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 , 收录于《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 , 冠《史记》列传之首 。在这篇列传中 , 作者以“考信于六艺 , 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 , 于大量论赞之中 , 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