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1839-1881)
多年前的一次学术讲座中,笔者说到一段歌曲 。为调节气氛,在播放录音后我有意“卖个关子”:请在场听众猜猜,这首歌的作曲家是谁?由于这首歌的旋法、节奏与钢琴声部中的和声听上去均相当古怪,猜谜的听者都以为这是20世纪某位作曲家的“现代音乐”创作 。因无人猜对作曲家的姓名,我揭开谜底时,在场听者都暗暗吃惊——原来是穆索尔斯基(1839-1881),歌曲名为《在角落里》(1870),选自穆氏自作歌词的声乐套曲《育儿室》(Nursery, 1868-1872) 。
这桩“猜谜”游戏后来我又尝试过几次,屡试不爽——几乎没有人想到,19世纪后半叶的音乐中会有如此激进和大胆的构思立意与技术表达 。这首《在角落里》刻画一个好玩可笑的场景:奶娘正大声斥责不懂事的孩童米申卡,搞坏了自己织毛衣的针线,为了教训米申卡,奶娘罚他站到角落里去!音乐惟妙惟肖地模仿和捕捉到奶娘的呵斥口吻和米申卡半是乞求、半带委屈的可怜语气——这正是为何音乐中会出现剧烈的锯齿型起伏和奇怪音型、音响的缘由 。除了这首《在角落里》(第2首),这部套曲《育儿室》的其他歌曲(共7首)均是幼儿日常生活与孩童说话口吻的音乐展现——如《甲虫》(第3首)、《玩偶》(第4首)和《顽皮的猫咪》(第6首)等,音乐配置同样别出心裁,与《在角落里》如出一辙 。
【穆索尔斯基音乐学院 穆索尔斯基】这部《育儿室》或许算不上音乐史上的“名作”(否则就不会有上述“猜谜”一幕),但作曲家(兼作词)观察生活的角度之奇异和体察世界的态度之独特,不仅让人莞尔,更令人吃惊 。我甚至斗胆断言,以如此平等、平实与平视的角度呈现孩童的生活世界,纵观整个音乐史,穆索尔斯基的《育儿室》应是首创——与之相比,诸如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1838)这类看似反映儿童生活的音乐作品,其实是从成人的视角里看孩子,更多是时光倒转式的回忆和浪漫想象,最典型即是那首非常出名的《梦幻曲》(《童年情景》第7首) 。这倒不是说舒曼用音乐写儿童不如穆氏——艺术家之间的区别不在高下,而是不同 。但穆索尔斯基之独特不凡从这部《育儿室》已可见一斑 。
其实,穆索尔斯基是整个19世纪最有思想深度和最具音乐独特性的俄罗斯作曲家——没有“之一” 。这个定位乍一看似显唐突,但国际乐坛中很多行家均赞同这一看法 。普通乐迷或许纳闷,19世纪俄罗斯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数来数去,应是柴可夫斯基吧?!当然,老柴的创作成就总体上超过穆氏:不论创作领域的全面多样,写作技术的专业熟练,还是一流杰作的产出频率,穆氏都无法与老柴相提并论;但且慢——就刻画俄罗斯人民众生相的鲜活性、表现俄罗斯历史的深广性,以及捕捉俄罗斯语言的表情准确性而论,穆氏在短暂一生中所写下的为数并不算多的作品里,却体现了难得一见的奇特眼光和独特眼力 。
曾有史家和评家把穆氏的音乐追求与俄罗斯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视野做比对 。“穆索尔斯基与他的伟大文学同道果戈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人心灵底层形式不定地熏燃着的力量和热情吸引着他 。正是这些不定形的本能力量的表现把穆索尔斯基引入到除了伟大俄国作家之外任何其他音乐家都未能进入的境界;在这里人的自然的感情带着奇迹般的明朗和直率得到发挥,在这里这些感情既不是被掩饰的,也不是被伪造的 。”(引自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果不其然,穆氏音乐最摄人心魄之处,正是其不加修饰的直接性及由此带来的生动性格展示:以生活和世界的本来面目示人,即便其中存有让人困窘、难堪、发笑甚或招致反感的场面和图画——这确乎令人联想起俄罗斯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法特长,即关注俄罗斯底层平民的粗放感和直面人物焦灼内心的洞察力 。穆氏的音乐创作似同样想要展现俄罗斯人民的全景画面和生存状态,上至沙皇和主教,下至醉鬼与乞丐,以及军官、疯僧、莽汉、农夫、村姑,还有奶娘、幼童……穆氏以其特有的“现实主义”乃至“自然主义”笔触,用最地道的俄罗斯语调口吻和音调起伏来刻画他眼中所看到的俄罗斯 。穆氏最为人称道的名作之一、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1874),也必须放置在这个语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它不仅是对作曲家的画家好友哈特曼绘画作品的一般性音乐转译,更重要的是,作曲家通过这些特定图画的音乐描绘,以作曲家的自画像(漫步主题)作串联,试图展现俄罗斯特有的风土人情和视觉景观:侏儒、古堡、花园、牛车、小鸡、富人和穷人、集市、墓穴、妖婆、基辅的大门……
推荐阅读
- 基围虾如何冷冻保存
- 落基山脉在哪个洲
- 基围虾白灼几分钟
- Bmx基础动作
- 自由基是怎么产生的 自由基有什么危害
- 电视台以什么为基本播音用语
- 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什么
- 自主创业的3大知识点「创业者必须知道的几个基本点是」
- 基地建设类游戏《银河破裂者》玩法预告公布
- 最近流传在肯德基的“神秘咒语”究竟是什么?懂的人都笑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