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典故及节日 尘世难逢开口笑下一句是什么( 二 )


在重阳节人们不仅要赏菊,还要簪菊,把菊花插在头上鬓边,晚唐杜牧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壸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除了簪菊赏菊菊,而且还要饮菊食菊 。农历九月,百花凋零后,菊花独迎凉风盛开,古人认为其凝聚了天地灵气,因此对食菊、饮菊诸事寄予了延年益寿的祈望,其中喝菊花酒当是第一件 。陶渊明《饮酒》诗里说,“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从此忘忧物,遣我远世情……”这里喝的就是菊花酒 。古代酿制菊花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菊花盛开时,连茎叶采下,泡在米酒或麦酒中,把酒坛密封存放到次年重阳节时,开坛饮用;一种是在九月九日时摘下菊花晒干,用糯米一斗蒸熟制米酒,配上五两菊花末泡制而成,贮放一年后饮用 。
【其典故及节日 尘世难逢开口笑下一句是什么】登高当然是重阳节最古老最基础的节俗 。最高的是天,登高可以靠近天,便于沟通天人,先民崇拜和敬畏天,以登高的形式进行沟通 。传说黄帝就是在九月九日乘黄龙升天的,天后妈祖也是在九月九日升天成仙的 。
在桓景的故事里,登高是为了消祸避灾,这是这项民俗最初始的内核,随着文明的发展,辟邪避灾的色彩逐渐淡化,求愉悦、娱乐和祈增寿的主题越来越浓 。史传东晋谢灵运为了登高还发明过登山木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 。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这是一种鞋底有可拆卸木齿的木屐,李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所说的“谢公屐”正是此物 。在中秋节祈愿“圆”,团圆,圆满;在重阳节祈愿“高”,百事高,步步高 。登高,健身爽神,延年益寿,“高”在年龄上就是“高龄”“高寿”,“九”同“久”,都含有祈寿的意蕴 。
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古代称糕为饵,无论是糕还是饵,古人都赋予其吉祥的含义,一是避邪,《西京杂记》说“食蓬饵以祓妖”;二是“糕”与“高”同音,古人以此寓意吉祥,吃重阳糕就寓意步步登高,吉祥如意 。同时,重阳节蒸糕给老人吃,表达“敬老”之意,又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宋代以降,重阳糕的花色品种日益繁富,有在糕上插菊花或剪菊彩装饰,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有的把重阳糕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
重阳,从惜秋到胜春
在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影响下,中国人总是把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潮起潮落,花开花谢,都会引发生命的颤动、盛衰的感喟 。面对岿然不动的山岳和长流不息的江河,文人本来就在慨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山川永固而人生几何,“人生易老天难老”,这已成为千古之憾恨 。
另一方面,古人把从初春到暮秋视为生命由盛到衰的过程,初春是青春勃发,暮秋是行将衰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心为愁,“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就蕴含着愁 。愁什么呢?各人自有各人的心事,作为文化群体的共有心事是盛衰忧思 。欧阳修《秋声赋》描摹秋,称其色惨淡,阴晦密聚;其气凓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常以肃杀而为心,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这典型地表现了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蕴涵着古人深沉的盛衰忧思、生死忧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