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内卷,旭辉艰难转型( 二 )



2019年中 , 旭辉合并商业管理部和旭美商业 , 成立旭辉集团商业地产管理总部 , 总裁林峰亲自挂帅 , 挖来万达老将王寿庆 。

今年2月 , 中南商业总裁韩石转会 , 担任旭辉商业副总裁兼旭辉商管公司总裁 。 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 , 韩石分别为中粮和中南打造了商业品牌“大悦城”和“大有境” 。

地产主业增速放缓 , 商业项目可为旭辉增添稳定的租金收入 。

从福建起家 , 旭辉早年凭借“不捂盘、高周转、高去化” , 规模急速膨胀 。 意气风发之时 , 旭辉董事长林中曾画饼:2020年之前进入行业前八 , 2021年向3000亿销售规模进军 。

最近三年 , 旭辉的销售增速连续放缓 , 分别为46%、32%以及15% 。 2020年 , 旭辉的合约销售额停留在2310亿元 , 排名行业第14位 。

时代变了 , 当年的黑马 , 也得放下骄傲的心气 。

两年前 , 林中提出 , 集团10年后的营收 , 一半是开发业务 , 三成是收租业务 , 两成来自其他业务 。

今年 , 韩石抛出了短期目标——未来三年实现租金50%复合增长 , 到2023年 , 租金收入期望达到20亿元规模 。 尽管 , 2021上半年 , 旭辉商业板块的租金收入仅有3.91亿元 , 对集团总收入的贡献仅1% 。

旭辉同时寄望 , 商业勾地成为低成本获得土地的重要途经 。

2020年业绩会上 , 林中表示 , 为控制土地成本 , 拿地方式可以多元化 , 如培育商业IP、产业联盟 , 培育旧改更新能力等 。

2018年至2020年 , 旭辉多元化拿地占比从11%提升至51% 。 2020年 , 旭辉的商业勾地占比为32% , 收并购、IP勾地及一二级联动占比分别为29%、13%、15% 。


缺乏运营能力

当商业地产领域巨头林立 , 旭辉想要打破格局 , 并不容易 。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副秘书长孙文华对《21CBR》表示 , 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 , 商业项目属于配套项目 , 竞争激烈 。 当下 , 好的商业项目 , 土地成本也高 。

一位前旭辉投拓人士认为 , 当下商业项目趋于饱和 , 旭辉商业错过了最佳的扩张时机 。 “新城很早就成立了商业集团 , 挖了很多万达的人 , 在三四线城市圈了很多商场 。 在一二线城市 , 商业地产巨头就更多了 , 旭辉缺少核心资产和核心能力 。 ”

他对《21CBR》透露:“旭辉没有足够数量、独立运营的项目去游说政府 , 在商业勾地时不具备议价权 。 ”而在某些新一线城市 , 拥有数百个商业项目作品的新城 , 在商业勾地时几乎没有对手 。

数据也印证了上述投拓人士的说法 。 2020年 , 尽管多元化拿地占比显著提升 , 旭辉的平均拿地成本同比大涨56.5% , 至7612元/平方米 。 旭辉今年新获取的商住用地中 , 也不乏溢价率30%的地块 。

而新城控股的商业综合体楼面均价 , 则从2017年的2126元/平方米 , 降至2020年的1596元/平方米 。

孙文华认为 , 旭辉转型商业地产 , 运营能力将成为重要挑战:“商业靠运营 , 需要有强大的招商能力和商业项目运营能力 。 商业运营人才需要有行业经验和行业人脉 , 这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 ”

为补齐运营的短板 , 旭辉引入合作方运营商业项目 。

旭辉商业的“朋友圈” , 除了恒基、置地等老朋友外 , 近两年还增加了山东银盛泰、华熙集团、宝龙、华住等新朋友 。 今年2月 , 旭辉以33.18亿元的代价 , 取得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项目50%的股权 。 原有的项目管理团队均留任 , 继续负责项目运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