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汽配城有多少个 四川人( 三 )


惠志强到任时,前任刘义允副经理已在棉花街汽修部里改造拼装了几辆长头式公共汽车,用的全是市政府当时调拨的46辆“万国”“道奇”等老旧货车的底盘和旧零件,车厢骨架大都用青冈木,车厢蒙皮用美孚汽油桶敲平使用 。市委市政府要求公共汽车筹备处打造短头式公共汽车,一是可增加车容量,多装乘客,二是可体现公共汽车的现代感 。惠志强说干就干,他请来东北交通大学汽车专业毕业的红旗铁工厂韩副总工程师,帮忙搞短头式公共汽车的整车结构设计和数据计算,并让汽修部最优秀的技术员黄宝坤当助手 。当时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很多车辆设计数据甚至是靠算盘打出来的 。
不负所望,惠志强带领的团队扎扎实实地打造出了一批短头式公共汽车 。短头式公共汽车的设计极具超前的时代感,车内座椅靠背全用牛皮绷制,车身外体制作平滑,涂装分为两种,分别是全红涂装和全黄涂装,最后一道车身工序就是打蜡抛光 。苏联专家鉴定评价是“车不错,坐起来平稳舒服,结实耐用,美观大方” 。1952年,第一批16辆短头式公共汽车投入成都公共交通第一线 。
这也是棉花街最为辉煌的时刻,这不仅仅是只会修车和买卖汽车零件的一条街,还诞生了成都第一批全新的公共汽车,更重要的是还打造了一批懂技术、善创新、有干劲的汽修技术员工队伍 。后来就是这批人,亲手打造了成都乃至全国的第一辆双联式公共汽车和三联式公共汽车“锦江号”,以及全国第一辆双层公共汽车“火炬号” 。从棉花街走出来的这群人成了新闻人物,1960年他们的事迹也登上了《人民日报》 。
【四川汽配城有多少个 四川人】张建 文/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