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保鲜技术

【马铃薯保鲜技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鲜薯出口总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1996年共出口44万吨,共创外汇7500万美元 。但外销鲜薯对品质有较严格的要求,与欧洲的马铃薯主产国比较,我国出口的鲜薯在品种、分级、包装、贮运各方面皆有差距 。本文对马铃薯保鲜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1、抗褐变及灭菌防腐

对马铃薯抗褐变,次氯酸钠的最有效浓度为17.5ppm,浸泡液ph为4,浸泡时间5min以上,次氯酸钙的有效浓度也是17.5ppm,但浸泡护色效果不受溶液的ph限制;抗坏血酸护色的最有效浓度为0.3% 。2-磷酸-抗坏血酸是新开发出的效果良好的非硫护色剂 。

2、防腐与保鲜

防止保鲜薯在贮运过程中的腐烂,也是保鲜薯生产厂家必须重视、面对的问题 。80年代之前,多用硫酸铜、多菌灵等保护性杀菌剂混溶于清洗、护色液中进行抑菌防腐处理 。在马铃薯的防腐上,仲丁胺熏蒸、洗薯块皆可 。洗薯时,每kg净含量为50%的仲丁胺商品制剂,用水稀释后,可洗块茎20000kg,熏蒸时,按每kg薯块60mg-14g/立方米50%仲丁胺使用,熏蒸时间12min以上,防腐效果良好 。

另一新开发的马铃薯保鲜措施是使用成膜保鲜剂 。即用甲壳素、壳聚糖、麦芽糖糊精、魔芋葡萄甘露聚糖、褐藻酸钠、石蜡、蜂蜡蔗糖酯等成膜剂,加入一定的抑菌剂、抗氧化剂,通过浸泡成膜、刷膜或喷涂的办法进行被膜保鲜 。被膜保鲜效果很好,兼有气调、抑制呼吸作用的功能,尤以壳聚糖等自身就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的成膜剂应用前景广泛 。

最近,日本研制出了新型的天然食品保鲜剂,该产品是从核蛋白中提取的,抗菌防腐效果良好 。主要成分有:鱼蛋白提取物35%、甘氨酸35%、醋酸钠25%、聚磷酸钠5%,试用于马铃薯和"土豆色拉"保鲜,效果良好,且经过60-120℃高温加热30min后,抗菌活性仍然保持100%,将这种保护剂吃进人体,对健康也无妨碍 。该保护剂已获美国fda等6个国家标准和专利的认可 。

3、贮藏与抑制发芽

保鲜薯一般要求贮藏在冷凉、避光、高湿度的条件下,有条件的地方宜进行高湿度气调贮藏(rh90%-95%) 。在入贮之前和贮藏期间通常进行抑芽处理 。常见抑芽剂有下面几种:

国外一些公司在我国马铃薯产区推广的抑芽剂,主要成分就是青鲜素,使用浓度2500ppm,在收获前4-6周喷施马铃薯植株 。

异丙基n-(3-氯苯)氨基甲酸脂(cipc):cipc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马铃薯抑芽剂,在所有的欧洲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贮藏中普遍使用了cipc 。cipc的施用方法有薰蒸、粉施、喷雾和洗薯4种,以薰蒸的抑芽效果最好,可长达9个月 。薰蒸的适宜量范围:0.5%-1%,一次薰蒸的时间在48h左右,洗薯块的适宜浓度为1% 。fda和epa1996年公布的cipc在薯块中允许残留的限量为30mg/kg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