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闻稿件编辑?

【如何做好新闻稿件编辑?】

如何做好新闻稿件编辑?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关于“稿件的高度”问题 。比如有的通讯员写来的稿子就事论事,没有反映出重大主题,或者明明是很有分量的主题,由于通讯员没有意识到,写得不到位,表示得不充分,使一篇很有分量的稿子变得轻飘飘 。

一、“稿件的高度”看立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主要原因是通讯员的立意不深,站得不高,不能够站在全局角度看问题,只看见本单位这样眼皮低下这一疙瘩一块儿,没有从更高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只看到了本单位搞了什么活动就写,也没想想这样的活动哪里是特点,哪里与别的单位不同 。
事实上,像汶川地震,“7.23”重大事故的那样事件不可能天天发生,轰轰烈烈的场面不可能时时出现 。就是遇上了,各大媒体专业采访人员早把通讯员挤没影了,通讯员所面对的大量的题材,几乎都是看来平凡无奇的人和事 。成熟的通讯员他们十分善于发现平凡事物中所包含的不平凡的内涵,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也就是说不是孤立地写凡人小事,而是透过日常生活的表层,折射出时代潮流的主流,即以小见大 。

在修改言论《一幅画的启示》中,作者由妻子绣十字绣的坚持推进的态度联想到阶段目标的达成 。稿件基础不错,就是论述到结尾时,还未说尽兴,就戛然而止 。仔细分析作者的意图,给言论加上“我们缺少的不是目标,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一句,让文章主题更明晰 。

二、慧眼识问题

做编辑工作有时候像在刀尖上起舞,要在纷繁的稿件中发现问题 。如果不细心、缺乏经验,就容易谬以千里 。

有一位铁路车务系统的通讯员写了一篇关于挖潜提效的方面的稿子,导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月来,这个车务段已发送煤炭259414车 。”你若不细心,这句话无论如何也看不出问题来,可你知道吗?当时那个月里全局日均装车也不过是10000车左右,按他写的数反推,一个车务段日均装车竟然是8600多车,占全局装车的86%,太离谱了 。在编辑的反复追问下,作者又去重新核对,是38825车 。多悬!一个数字之差谬以千里 。

这是由于通讯员采访不精心造成的失实 。还有故意而为的 。有一次,我们收到一幅没有拍摄属性的照片,但比较相信那名作者,所以刊载了 。可是不久,就有读者反映,这张照片不是新拍的,而是一张两年前的旧作,如今图片上的建筑物都变了,给报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从此,编辑在收到照片后都会反复核实,对于修改照片参数的图片一概严密审核 。

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学的书上有很长一个章节来阐述它,这是一个极严肃的问题 。报道真实才能取信于读者,报纸在读者中才会有威信 。所以,为了保证稿子内容的真实性,既不要道听途说,也不要想当然 。编辑中,必须认真、细致,多提几个问号,有不明白之处一定要和作者、相关人员、相关单位,再特别核对一下 。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谨慎而导致新闻失实,使报纸的声誉受损 。

三、把“点”做透就是好新闻

在和通讯员约稿中,常常得知一个很好的主题 。但能反映这个主题的新闻元素太多,往往让人不好取舍 。其实,把“点”做透就是好新闻 。与其面面俱到地写,不如深入一个群体、个体,把他们的事情做透、做深,要比每个方面都是蜻蜓点水,给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

像本报刊载过的《栾亚军干了42年“铁匠”》所写的,42年,15000多个日子,栾亚军捶打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这其中肯定有很多事,具体到报道,怎么组织材料才能让主题不散?作者围绕一个“钻”字,所有的材料主体性非常强,就围绕这个字,写透,文章就不会散 。《“王蓝领”有了新梦想》就是为反映哈尔滨机务段开展的“读好书,做好事,讲身边人的故事”活动而约的稿件 。作者没有单纯写活动如何,而是选取了他最了解的一个同事的故事,写他通过读书活动受到哪些启发,有了哪些变化,做透了这一“点”,稿件也就成功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