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分别是谁?

01、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 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或《荀子》的版本 。《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吠醢浴返乃捣ㄊ牵浩牖腹⒔墓⒊酢⑽馔蹉劂毯驮酵豕醇V醒Ю方炭剖榧婀肆街炙捣āU焦咝郏焦逼谄吒鲎钋看蟮闹詈罟耐吵品直鹗牵呵毓⒊⑵牍⒀喙⒄怨⑽汗⒑?/p>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分别是谁?


春秋五霸 , 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 。霸 , 政之名 , 谐音“伯” , 音转为霸 , 又称州伯、方伯 , 即诸侯之长 , 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 , 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 , 天子衰 , 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 , 权威不再 , 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 , 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 , 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 , 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 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 , 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 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或《荀子》的版本 。
《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
《荀子吠醢浴返乃捣ㄊ牵浩牖腹⒔墓⒊酢⑽馔蹉劂毯驮酵豕醇V醒Ю方炭剖榧婀肆街炙捣ā!按呵镂灏浴辈⒉皇鞘屏Α⒌匚煌耆韧奈迦耍?/p>1、整个春秋时期基本都是姬姓晋国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 , 晋国在整个春秋历史上维持了百年之久的霸业(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 , 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 , 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 。在晋文公称霸之后还经历晋襄公续霸、晋景公失霸复霸、最后晋悼公独霸中原 。
2、晋文公玄孙晋悼公政治韬略过于出众 , 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 , 是晋国霸业的最高巅峰 。
3、郑、宋、秦、吴、越构建的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桓、晋文、晋悼、楚庄相提并论 。
4、完成诸侯会盟这一重大称霸标志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多个诸侯 , 远远超过五霸的名额 。其中仅晋国就称霸百年 , 会盟多次 , 几乎独占五霸名额;而夫差最终还被勾践灭国 。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 , 周王室更加衰微 。从前是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 , 这些权力已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于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 。铁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 , 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 , 这成为诸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奴隶制度开始瓦解 , 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 。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 , 天下大乱 。
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 , 实至名归 , 史称“齐桓晋文 。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过 , 没有争议 。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 , 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 , 无法埋没 , 尤以当今视角来看 , 这两位有相当高的认可率 , 所以在各史籍当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 , 楚庄王也得到了宽泛认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 , 但问题是 , 勾践灭吴已然不能算是春秋争霸 , 而是战国兼并 , 再加上“五霸”的提法 , 早在这二人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 。故以上的各类观点中 , 除了《史记》和《辞通》 , 其余基本可以排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