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技术在计算机通信网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网涉及通信网络计算机两个领域,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而计算机技术渗透到通信网络中,又提高了后者的各种性能 。IP作为一种成熟技术,依靠网络可用、尽力而为、以端为中心的特点,在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ATM作为一种现代通信技术,以其网络可靠、可治理、以路为中心的特点,在计算机通信网的应用,也正符合今后电信网和信息网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宽带化、分组化 。技术因素和市场需求都是ATM发展的动力 。被业界称为“贵族技术”的ATM,面对IP业务的飞速发展,只有积极寻求ATM支持IP的最佳方案,才能将自己容入计算机通信网中 。
一、ATM的信元结构及原理
ITU对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的定义是:ATM是一种异步转移模式 。异步是指ATM统计复用的性质 。转移模式是指网络中所采用的复用、交换、传输技术,即信息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所用的传递方式 。在这种转移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CELL),来自某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地出现 。因此,ATM就是一种在网络中以信元为单位进行统计复用和交换、传输的技术 。
ATM是一种新型分组技术,信元实际上是具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信元总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5个字节是信头,48个字节是信息段,或称净荷 。信头包含表示信元去向的逻辑地址、优先等级等控制信息 。信息段装载来自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信息 。任何业务的信息都经过切割封装成统一格式信元 。
ATM采用异步时分复方式,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元汇集到一起,在缓冲器内排队,队列中的信元根据到达的先后按优先等级逐个输出到传输线路上,形成首尾相接的信元流 。具有同样标志的信元在传输线上并不对应着某个固定的时隙,也不是按周期出现的 。异步时分复用使ATM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任何业务都按实际信息量来占用资源,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此外,不论业务源的性质有多么不同(如速率高低、突发性大小、质量和实时性要求如何),网络都按同样的模式来处理,真正做到完全的业务综合 。为了提高处理速度、保证质量、降低时延和信元丢失率,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 。通信开始时先建立虚电路,并将虚电路标志写入信头,网络根据虚电路标志将信元送往目的地 。虚电路是可以拆除释放的 。在ATM网络的节点上完成的只是虚电路的交换 。为了简化网络的控制,ATM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交给终端去做,不需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因此,ATM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即ATM兼顾了分组交换方式统计复用、灵活高效和电路交换方式传输时延小、实时性好的优点 。能在单一的主体网络中携带多种信息媒体,承载多种通信业务,并且能够保证QoS 。ATM交换分为VP交换和VC交换两种 。VP交换指在交换的过程中只改变VPI的值,透传VCI的值,而VC交换过程中VPI、VCI都改变 。
二、ATM的协议参考模型及各层功能
在ITU-T的I.321建议中定义了B-ISDN协议参考模型,该模型为一个立体模型,包括三个面:用户面U、控制面C和治理面M,而在每个面中又是分层的,分为物理层、ATM层、AAL层和高层 。
协议参考模型中的三个面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
1. 用户平面U:提供用户信息流传送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如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
2. 控制平面C: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利用信令进行呼叫和连接的建立、监视和释放;
3. 治理平面M:提供两种治理功能:包括层治理和面治理 。层治理(分层),完成与各协议层实体的资源和参数相关的治理功能,如元信令,同时还处理与各层相关的OAM信息流;面治理(不分层),它完成与整个系统相关的治理功能,并对所有平面起协调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