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热线金牌客服的困惑:到底该给拨打热线的家长多少帮助?( 五 )


我向陶金提出,我想参加新进客服的培训,了解他们的情绪能力是如何被训练的 。陶金同意了 。
“金牌客服”
漫长的培训持续了一整天 。
这一期招进了十几个新人,男女比例差不多,男生还要稍多一些 。大家坐在办公室的长桌上 。他们告诉我,这是培训的第3天 。前两天重点讲的是高危的案例,而今天的课题更加实用 。几个大字打在屏幕上:金牌客服的沟通技巧 。
商老师在长桌的一侧坐下 。她穿着一身黑,挂着腾讯的工牌,涂着深红色的口红 。声音大、清晰、气势足,显得非常干练的样子 。
“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一些沟通类型?”商老师环顾四周,询问道,“咆哮的家长、讲故事的家长……对,就是这些,还记得吗?那我们要关注的是什么呢?”
新人们默不作声 。商老师继续说:“我们就是要从这些表达过程中了解到用户的诉求 。30秒以内,必须定位到用户的诉求是什么 。”
30秒 。我埋头在笔记本上记录 。商老师话锋一转:“当然,如果家长真的情绪很低落,正在讲述他遭遇的不公平或者家庭苦难,我们也需要听一下,给他一些建议 。因为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要帮助他们,而不是把他们打发走 。除了退费以外,我们更多的是要做人道关怀 。”
“我们的客服一定要是给人希望的客服 。” 她总结道 。几个新人低着头,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没有说话 。
给人希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除了回答用户的问题,处理用户的诉求,你还需要用自己的情绪去共情用户的情绪,用自己的真心去回应用户的真心 。

未成年人热线金牌客服的困惑:到底该给拨打热线的家长多少帮助?


背后的板上用可爱的字写着,“提供温暖、有温度的服务”
“我们是情绪工作者——这一点我跟你们反复说了 。”商老师说,“我们这里教方法,不教文本 。要做一个好的客服,你要发自内心,遵从本心 。”
尽管新人们还没有接过一个正式的电话,但商老师不断地给他们打预防针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你一定不要认为用户是在骂你 。他没有,他是真的很无助,才会破口大骂 。但凡他能从其他地方获得帮助,或者生活稍微好一点,他都不会咆哮的 。所以你们要理解他们 。”她说 。
客服课感觉像是心理学课——你知道,不是那种心理学理论课,而是只教授最简单、最实用的临床心理学实操课 。但它背后的理论基础都是正确的 。要有同理心,要先肯定对方,要从对方的情绪中找到他真正的诉求,这些都是对的 。但问题在于,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是否又真正能这样做?
缺席的家长
“这你们也要管吗?”
我常常这么问 。在娜娜身边跟台的时候,我有好几次感到愤怒 。
那几天娜娜接到的电话都属于比较日常的案例,但光是这些日常就已经可以看出家庭生活的各种漏洞——说到底,孩子能够绕过复杂的监管体系刷走一定数额的钱,问题基本就出在家长身上 。在那几天里,我“见”过的家长中,有把自己的手机给孩子用的、有主动给孩子提供支付密码的、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孩子刷脸认证的、有连孩子有几个账号都搞不清楚的……
“为了方便呀!”家长们在电话那头坦然地说,自己实在太忙,顾不上那么多了 。只要给孩子一部手机,他们就能轻松好几个小时 。
“但你总会为自己的方便管理付出代价,是不是?”娜娜似乎已经见惯了家长们的这些托词,平静地对我说,“等到孩子们养成了玩手机的习惯,他又怎么能轻易改正呢?
在我看来,问题再清楚不过了 。每个人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应当去做孩子们的引导者和保护者 。明年六月即将生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细化了家庭监护职责,如果家长做不到这些的话,孩子们很有可能会失控——沉迷游戏只是失控的一种表现 。没有游戏,还会有别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