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简介 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20字( 二 )


然而,到了如今互联网时代,这类荒诞说法却又因为很多热衷“传统国学”的媒体、自媒体的推广,成为最普及的春节来历的定式说法 。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那么春节到底如何出现的呢?
且让我们再回到“舜即天子位的岁首”的元旦那天 。
中国古代文化并没有演进产生成熟的、体系化的宗教,因而鬼神文化历来都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内容 。古人信奉鬼神,感恩祖先,因而往往选择岁首前后日子,祭祀各路鬼神和自家祖先 。
因而,原始的元旦,对于不同族群、家庭等等,各不相同 。
随着传说中的舜即天子位,以即位日当作一年岁首,以权力规范元旦以后,到秦汉时期,皇权集中,编修历法和明确元旦也就成为皇权专享 。
于是,因为古代各朝各代的天子皇帝生辰、登基日子都是不同,不仅古代流传的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古六历法的元旦各不同,甚至后来王朝修订的历法,也因为皇帝更替,或者皇帝心情好坏,变化不定,并非相同 。
因此,元旦作为一个大日子,往往充满了极大的变数 。
到了西汉汉武年间,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运用天干地支推演制订了《太初历》,确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 。
《太初历》基本确定了农历框架,于是,每年的岁首元旦终于得到大致的、基本的稳定 。
有了岁首元旦的确定,也就有了围绕岁首元旦的腊月、正月 。
因而,说起春节的习俗和来历,就免不了说起腊月 。
腊,肉干 。
腊月,自然是与肉干关联的月份 。
古代缺肉,能够吃肉,就是眼下能够在北京、上海市区买房的档次的事情 。
不过,古代没冰箱,人们得到来之不易的肉食品,一顿吃不完,就算馊了,臭了,因为肉品珍贵,那也舍不得丢 。
于是,人们灵机一动,也就将肉和盐、香料捏吧捏吧,晒干风干,制成珍贵的肉干 。
逢年过节,还可以摸出老肉干嚼嚼 。用肉干解馋,那也是当今住在后海一大杂院的10平方蜗居的上等人的专享 。
古人孝顺啊 。
老肉感这样的好东西,当然首先要拿来祭天祭地祭祖先 。
于是,腊,一岁之大祭 。
腊月横空出世 。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就这样,因为老肉干的原因,农历岁首元旦也就与腊、与腊月关联起来 。
人类文明演进以来,春夏忙碌,秋季收获,冬季相对清闲 。农耕文明尤其如此 。因而,在新春即将来临的冬季,自然就是腊祭的首选时期 。
腊祭核心自然是天地祖宗 。
这时,腊月与腊祭也是并非统一的日子 。
史书记载,两汉直至三国、魏晋期间,因为不同国家,不同集团,甚至于不同的乡镇、村庄,人们靠着自己运气打猎得到肉食,然后再去腊祭 。
如是运气不佳,没有猎物,腊祭只好推迟,甚至取消 。
所以,当时的腊祭随着各自运气编排,史书记载是“择日举行” 。
——所谓择日举行,其实就是走到那天黑,就在那歇夜 。可见,直至魏晋时期,中国历法尚未健全 。
永嘉南渡,这是改写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
当时,相比中原农耕土著族群更擅长狩猎、吃肉的游牧族群挤入江淮之北,鏖战、残杀近百年,中原地域饱受摧残,沦为牧场,猎场 。
这一时期,中原农耕族群被挤压在江淮之南的尚未开发的边远地区 。他们既要警惕北方游牧族群的继续入侵,还得抓紧时间,在蛮荒新世界开辟更多的农田,寻求生存与发展 。
那时的江淮之南几乎没有经过开发,茂林泽田,枯枝腐叶,再加上中原农耕族群集体南迁,水土不服,于是,在长达百年之间,江南疾病流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