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简介 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20字( 四 )


中国古代文明史其实就是外来文明自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及汾河谷地、辽西走廊进入中原,然后与传统、土著的中原文明形成的纠缠史、融合史 。
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明其实并非课本强调的纯粹的农耕文明 。
周王东迁、永嘉南渡,以至后来突厥、契丹、女真、沙陀、回纥、蒙古、满人先后自中亚、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等地区东渐、南下,涌进中原,改朝换代,使得来自北方的萨满鬼神文化和中原传统的鬼神文化多次融合,形成了更有特色的神鬼文化 。
受此影响,于是,农历新年也就有了更有趣的传说 。
唐、宋以后,随着萨满文化强势注入中原,进入千家万户,腊月时节的五祀的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等神像,也就不断换成了各种强势民族人物 。
后来,随着萨满文化与传统中原傩文化完全交融,使得中原文化虽然经过三千年演进,但是鬼神文化并没有发展升级为宗教 。这是一种文化发育上的缺憾 。也因为这个缺憾,深远影响着各代国人非常热衷塑造新的偶像,新的鬼神 。
翻阅历史书即可发现,无论秦汉、唐宋,或者明清,民国,各个时代总有很多偶像和鬼神,不断为群众创造、翻新、脱胎、层出不穷……
鬼神文化的往返、画圈、重复复制式的特性,既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育,也影响历法,影响岁首及农历新年年节等等,总是往来摇摆、飘忽,虽然经历数千年,却终于无法最终定型 。
南怀仁在1660年往北京协助汤若,汤若望去世后,1669年,南怀仁接替汤若望,任钦天监监副 。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于是,阴差阳错之间,来自葡萄牙的汤若望和来自比利时的南怀仁,成为这一尴尬文化现象的解铃人 。
曾经,央视在《探索发现》栏目2009年第81期《他与帝国同行》节目里,奉汤若望为神明,直接定义了汤若望为中国农历编撰人 。
实则,汤若望并非中国农历编撰人 。
汤若望和南怀仁最大业绩,就在于他们在明清之交和康熙年间,参考和按照西历,搬用了中国传统说辞,修撰且定义了摇摆、飘忽、模糊的传统农历 。
他们较为精确地确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二十四节气 。
于是,农历相伴西历,开始稳定下来 。
就此,满清的农历端午、重阳、元宵、除夕、大年等等特殊日子都有西历作为参考,使得全国各地首次终于有了相对稳固的、精确的、统一的日子 。
稳定的农历,实为现代春节的基础 。
无疑,就纯粹的物理条件而言,汤若望和南怀仁就是现代春节的名副其实的奠基人 。
时间一晃,到了1912年1月1日,中国终于放弃了沿袭数千年的皇帝纪年,迎来了第一个西历新年岁首元旦 。
当时,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布大总统宣言书 。
在宣言书末尾所署时间,即为“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
与此同时,农历也为民国政府废除 。
正处万象更新之际,农历突然废除,使得端午、重阳、元宵、除夕、大年等等重大日子也就随之风中凌乱,乱七八糟 。
为此,袁世凯在1912年正式就任大总统后,民国政府决定继续推广公历,接轨世界历法 。同时,民国政府还重新发布命令,宣布从1913年起,将端午、重阳、元宵、除夕、大年等等传统农历节日,统统配套公历过节 。
除夕改到公历的12月31日,岁首元旦就改成公历1月1日 。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现代春节之父,民国内务部总长朱启钤 。
然而,世代传承腊月、正月的习俗,岂有说改就改的道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