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美食?你对美食的理解是什么?

人的口味和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还各不相同 。有爱吃辣的,有爱吃甜的,有爱吃干的,有爱吃稀的 。就没有两个人口味完全一样的,不信你找找看?毫不谦虚的说,我的粉蒸肉已经完全做出古菜谱味道了,再没有见到比这个更好吃的——这话不是我说的
口味偏好是美食文化研究的难题 。我的第一个美食定义是原生态 。忘不了的美食是猪食里的红薯 。论起来,人的口味偏好好像不科学,譬如都在一个地方生,一个地方长,喝的是一方的水,吃的是一方的粮,为什么会有你爱吃这个,我爱吃那个?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一母同袍几兄弟,每个人的口味嗜好也不一样 。按说哥几个无论基因,还是生活环境,完全高度相同,可是结果就是不同 。
小时候家里就这样的灶台,只是没这个漂亮,灶台是石灰抹面,锅盖是木头做的,烟囱比这个有造型,功能都一样
说到这里牵扯出了第一个美食定义,我的美食定义: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最美味食物 。
我的第一个忘不了的美味食物就是猪食里面的红薯 。好吃到什么程度?红薯都自己种的,大的人吃,小的猪吃,都是好红薯,不是烂红薯 。红薯有个特性,小的比大的好吃 。特别是和着麸皮米糠青菜一锅煮,那种混合的香,远胜过米香面香红薯香,现在想来还馋涎欲滴 。圆圆的小红薯熟了后,锅里翻出来,两手拇指一抡,皮整个抹掉,里面的薯芯像玛瑙,还正好一口一个,完全停不下来 。
第二个美食定义是人无我有 。忘不了的美食是我首创的清炖鲶鱼 。我5岁会做饭,只是饭,稀饭和干饭 。说着简单,其实不简单,老式灶台,个矮够不着,还得搬个椅子站上面 。我家不烧柴草,烧稻壳 。因为我家对面就是县里唯一一个工厂,大米厂,有个四层楼高的水泥大车间,全县城唯一的高楼大厦,气派的不得了 。我们走亲戚到邻邦县的天子城,就是朱元璋打败仗躲避的地方,被老两口一顿剩菜饭救命 。后来被人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汤” 。上到山包子上都能看到,能有这样的邻居,非常自豪 。直到现在,大米厂早就不复存在,还习惯对生人介绍,我家在大米厂正对面 。
那个时候没有如今的环保意识,打米机开动期间,风刮的稻壳满天飞 。我家房子是小瓦屋面,相隔机房一个老街道不到30米,屋面平时都有几寸厚的稻壳,够下来就够烧锅用了,不用花钱买柴 。
烧稻壳需要技巧,先挽一把稻草点着放到锅笼里锅底正下方的进风口上,由灶台左边的风箱(光山叫风匣)往里送风 。然后左手拉两下,右手抓把稻壳撒进去 。两手极有配合,不能只顾拉风匣,否则锅笼里火会吹灭 。也不能只顾撒稻壳,否则火会压灭 。
风匣(风箱)如今成了供人观赏的古物 。
扯远了 。拉回来 。长大工作后,住在银行的房子,算是独立生活 。年轻爱热闹,那时又没有什么娱乐,下班回家就是同事们搞家庭聚会,喝酒逗乐 。我们单位的人到我家最多,一是会煮饭,二是小家庭利亮,没有老人啰嗦干涉 。吃喝多了,就想着搞新花样的菜 。一天早起买来5、6斤鲜活的鲶鱼,想着法一锅给炖了,装一大脸盆,几个人吃鱼喝酒,尽兴 。第二天起就在县城传开,说是不起眼的鲶鱼有了好的吃法 。
这道菜做着极为简单,鱼杀了洗干净,开水烫一下,外面的粘液都很容易洗掉 。然后放锅里加水淹住,放葱姜猪油盐和甜酒,炖着就行了 。炖半小时就可吃,炖三个小时味道更好 。这道菜很快在县城流行,至今还有人喜爱,只是野生鲶鱼不多了,再也做不出那个味 。
第三个美食定义是复古菜谱,忘不了的美食是粉蒸肉 。小时候我就对粉蒸肉极有兴趣,好像所有宴席后厨,包括县委招待所,都是弥漫着它的味道,成了我的最深乡愁 。所以多年来就没断过做这道菜 。说起来粉蒸肉是光山的本门土菜,原本是江西菜,祖上瓦屑坝移民带到光山落地生根 。正是这个缘由,当地不叫米粉肉,叫醡肉 。做过多少次,失败次数也最多,成功就是必然 。本月14日我把这道菜的做法写出来,发到悟空,《粉蒸肉怎么做才好吃》,获得青云奖 。详细做法在文章里,这里不重复了 。要说的是通过这道菜,对美食的定义悟到更新的程度 。平日里这里写文章,本就侧重于饮食文化和食材食理,这里就挂一漏万再把我对美食定义的基本原则重复几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