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篇万口传全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是谁

7、看用典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 。

李白诗篇万口传全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是谁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是谁(李白诗篇万口传全诗)
王安石的《桂技乡》对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化用,把怀古的伤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
杜甫《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运用了《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的典故 。只要了解该文,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到杜甫此处的用意——批判当时一方面是歌舞升平、脑满肠肥,另一方面却是求助无门、冻死路边的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从而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 。
三、巩固练习
1、应关注作者或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知人论世 。
如王安石的《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
【李白诗篇万口传全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是谁】请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解题:王安石是北宋诗人,当时,他正力行变法,像以往的变法和革新一样,受到了顽固势力的重重阻碍,作者以“孤桐”自喻,托物言志,志存高远,刚正不阿,表现了王安石为国家为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将变法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另外还有他的
《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此诗也是写于作者变法的期间,同样采取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自己虽然受到种种排挤,处境险恶,但矢志不渝,保持高洁的志向,坚持变法,为国、为人民谋利 。
与之相似的还有刘禹锡的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诗歌中,作者以一只排云而上的仙鹤自比,表现了自己排除干扰,勇于变法的精神 。
由此可见,如果对于诗歌和作者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是难于把握诗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
2、关注诗歌的表达方式 。
在常见的表达方式中,议论和抒情往往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起来比较容易,这样的分数是绝对不可以丢的 。如陆游的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全诗通篇议论抒情,直白的表现了陆游临终对于国土沦丧,国家不能统一的悲伤和无奈之情以及对后代的谆谆告诫 。在作答时,可以选取相关字词,组织成句,完成题目 。对于描写和记叙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再如清人赵翼的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诗歌通俗明白的表现了敢于向先贤挑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 。令人为之振奋 。
3、要重视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由于意象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可以透过意象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诗歌的主题 。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我们对其中“寒蝉”、“长亭”“骤雨”几个名词已向进行分析,“寒蝉”即暮蝉,叫声凄切,生命即将结束,“长亭”自古以来是送别的场所,是让人伤感,留恋之地,“骤雨”亦给人以不适之感,综合起来,这些意象创造了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 。再如白居易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