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欲熏心下一句什么 利欲熏心意思

俗话说:人过留名 , 雁过留声 。求名求利本无错 , 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 。但是 , 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 , 千万不要被名利所累 , 更不能利欲熏心 。
为求得虚名不择手段 , 而自毁前程 , 身败名裂的事例很多从某一种角度来说这是人性的可悲之处 。令人深思 。
唐代诗人刘希夷 , 很有才华 。一日 , 刘希夷写了一首《代白头吟》 , 到他的舅舅宋之问家里请求指点 。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 ,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 岁岁年年人不同”时 , 宋情不自禁连连叫好 , 忙问此诗是不是给他人看过 , 希夷告诉他自己刚刚写完 , 还不曾与第二个人看 。宋遂说:“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 , 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 , 着实令人喜爱 , 若他人不曾看过 , 让与我吧 。”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 , 若去之 , 全诗无味 , 万万不可 。”晚上 , 宋之问睡不着觉 , 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 。心中暗想 , 此诗一面世 , 便是千古绝唱 , 名扬天下 , 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 。于是起了歹意 , 命手下人将刘希夷活活害死 。后来 , 宋之问获罪 , 先被流放到钦州 , 又被皇上勒令自杀 , 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为了名利 , 利令智昏的宋之问竟对亲人痛下杀手!

利欲熏心下一句什么 利欲熏心意思


利欲熏心意思(利欲熏心下一句什么)
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 。三者能得其一 , 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 , 更是幸运之至 。然而 , 从辩证法角度看 , 有取必有舍 , 有进必有退 , 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 , 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 。
问题在于 , 付出的值不值得 。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 为了家庭的和睦 , 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 , 付出多少都值得 , 否则 , 付出越多越可悲 。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 ,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 。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 , 要少一点贪欲 , 多一点忍劲 , 莫为名利遮住眼 。
客观地说 , 求名并非坏事 。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 , 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 。但是 , 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 , 只要过分追求 , 又不能一时获取 , 求名心太切 , 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 , 走歪门 。为求虚名 , 弃君子之道 , 做小人勾当 , 结果名誉没求来 , 反倒臭名远扬 , 遗臭万年 。
诚然类如宋之问者也并非无能之辈 , 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颇有建树的人 。拿宋之问来说 , 即使不夺刘希夷之诗 , 也已然名扬天下 。可悲的是 , 人心不足 , 欲无止境!俗话说 , 鬼迷心窍 , 这迷人心窍的鬼便是利 。一旦被迷 , 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 , 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 , 做起连平常人都不齿的肮脏事情 , 以致弄巧成拙 , 美名变成恶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