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特殊的风俗 满族的风俗习惯( 二 )


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 , 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 , 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 。17世纪四十年代 , 满族大量入关后 , 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
满族自古好歌舞 , 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 , 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 , 戴圆顶帽 , 下穿套裤 。妇女则喜欢穿旗袍 , 梳京头或“盘髻儿” , 戴儿环 , 腰间挂手帕 。满族入关后 , 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 , 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 , 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 , 注重礼节 , 在路上遇见长辈 , 要侧身微躬 , 垂手致敬 , 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 , 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 , 除握手互敬问候外 , 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 , 年三十晚上拜一次 , 为辞旧岁 , 年初一再拜一次 , 叫迎新春 。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 , 大门朝南开 , 西间称西上屋 , 中间称堂屋 , 东间称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 , 西炕为贵 , 北炕为大 , 南炕为小 , 来客住西炕 , 长辈多住北炕 , 晚辈住南炕 。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 , 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 , 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 , 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 。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 , 相互了解 , 有意做亲 , 便 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 , 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 , 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 。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 , 托媒人为子女订婚 , 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 , 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 。此外 , 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
放定:即递财礼 。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 。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亲时 , 得到财物 。放大定叫做“过大礼” , 俗称“下大菜” , 就是选择吉日 , 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 , 送亲的要喝“迎风酒” 。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 , 俗称“打下发” 。次日清晨 , 女方家用彩车送亲 , 由其哥哥护送 。彩车到新郎家时 , 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 , 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 , 俗称\”过火避邪\” 。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 , 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 , 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 , 以免伤着新娘 。接着 , 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 , 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 , 俗称“拜北斗” 。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 。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 , 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 , 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 , 萨满单腿跪在桌前 , 一面用满语念经 , 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 , 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 。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 , 使他们子孙满堂 , 白头偕老 。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 , 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 。新娘过门坎时 , 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 , 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 。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 , 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 , 称 “响房” 。新娘入洞房时 , 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 , 对新娘照一下 , 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 。接着 , 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 , 里面盛有米、钱等 , 新娘或抱在怀里 , 或夹在腋窝 , 俗称“抱宝瓶” , 又叫“抱保媒壶” 。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 , 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 , 叫做 “揭盖头” 。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 , 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