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翻译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翻译


中秋之夜 , 明月高悬天空 , 照耀着每一个看月的人 。这时候 , 我们想起了宋代文学家苏轼 , 他曾写下了一首关于中秋月的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译文 , 并探究其中蕴含的情感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翻译】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这一段诗里 , 苏轼句句掷地有声 , 意境深远 。他问的那句“明月几时有” , 不仅仅是询问中秋圆月出现的时间 , 更是提问人生物质基础的无常和飘忽 。人总是喜欢追求稳定和规律 , 但现实却变幻无穷 , 世事变迁 , 往往难以捉摸 。这句话的反义疑问“今夕是何年?”则暗示人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时刻 , 把握好眼前 , 因为时间是最珍贵的财富 。
庾信有云:“人生何处不相逢 , 何必单恋一枝花 。”苏轼对于自己现实人生的苦涩 , 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懊恼 , 也表现在这首诗里 。他“欲乘风归去” , 但是“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人们有太多太多的向往 , 但美好的事物往往不被自己拥有 , 而是怀念和向往 。大概这也是人性的缺陷 , 每个人都会不时感到迷茫 , 感到无助 。这些词句 , 唤起人心深处的共鸣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这句话带有一种神仙般的感觉 。在这个世界上 , 人们追求的是什么?或者说 , 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对于苏轼来说 , 清雅高远、不羁自由 , 比起俗世的烦琐和沉闷 , 更有价值 。他在这句话里 , 借着中秋明月的光彩 , 表现了人们追求自由意志的渴望 , 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积极的态度 。
总的来说 , 这首诗歌的特点在于情感的深刻和意境的广阔 。苏轼通过中秋明月 , 寄托了自己对生命、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 在标语也是人生导师的文学作品中 , 应该得到更加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顺便说一句 , 苏轼和中秋之间 , 还有许多广袤、纷繁、壮美的故事 。他是一个文学史上 , 无可取代、智慧出众的巨人 。这样一位文化大家 , 与中秋文化的交汇 , 产生了怎样的不同寻常 , 那是纵横千年、值得无限体味的一个话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