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想干催收了?( 六 )


在野蛮生长时代,暴力和软暴力催收引发的极端案件,时有发生,刺痛社会神经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 。2022年,公安部等九部门将软暴力催收、失联修复盗用隐私信息列入常态化扫黑除恶行动 。“个人贷后催收领域遭遇了史上最全最严最强的监管 。”林洲评价,“相关制度接连出台,催收靠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野蛮生长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

年轻人为什么不想干催收了?


但合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这对催收行业来说始终如鲠在喉 。
“行业内频现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乱象,不仅造成社会大众对催收行业的质疑和信心缺失,甚至因个别催收机构及人员实施违法犯罪催收行为而否定整个行业 。”2022年12月10日,在湘潭大学永雄楼召开的第五届“信用法治·韶山论坛”分论坛上,有专家总结,这导致催收行业在监管和舆论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
在征信不够完善的环境下,催收行业本身也面临重重难题 。比如,很多逾期时间较长的债务人为逃避债务频繁更换联系方式,导致债权人及其委外催收机构的提醒还款等催收服务无法正常开展 。在这种情况下,催收人员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信息修复、请求第三方协助催收和请求第三方代偿等 。期间,不规范的催收行为时有发生 。
部分催收机构和催收人员,采取过度方式或强硬措施进行施压,甚至有部分催收人员铤而走险,进行违规违法犯罪催收,如通过非法或不正当方式获取债务人的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等公职人员催收、黑社会性质软暴力催收、用“呼死你”软件进行电话轰炸等 。
“传统电话催收模式现已面临合规性以及收益下滑的双重挑战 。”相关业内专家在上述论坛指出,探索新的平衡,杜绝催收过程中因失联信息修复引发的刑事风险,已成为当下催收行业亟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
在湖南,部分金融机构、催收机构正在联合通信运营商推动“三网修复、失联连通”模式来破局 。具体操作方式是,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依托于自身海量数据,在确保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加密身份证号码发现失联人当前活跃的手机号,再通过虚拟号外呼的方式为银行、委外催收机构、保险、法院、政府等单位提供失联用户触达服务 。
年轻人为什么不想干催收了?


前述业内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规范催收行为需要依靠更强大的监管力量 。他举例介绍,如不良资产清收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基本只接银行贷后业务,办公现场全方位监控,工作用通讯设备72小时录音,受到银行方面监管,一旦违约将失去银行大客户 。
在监管合规的压力之下,贷后管理产业链不断升级,“科技化”也是催收升级的路径之一 。
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正逐步进入催收行业 。例如,一些AI公司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的催收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逾期客户分别建立相应的催收措施,这一方式更有助于被监测和标准化,相对传统催收来说更透明、更易复盘,也受到了一些机构的青睐 。据证券时报报道,目前招联金融、中邮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均使用了催收机器人 。
作为产业链源头,金融机构也要做出改变 。“如果作为产业链源头的金融机构在放贷环节审批不严,放宽审批标准,或试图用提高利率的方式弥补废债成本,必然会出现违约逾期,必然还有失信,这些逃废债人群通过常规催收方式几乎不可能催回,难保不出现新的涉嫌违规的问题 。”林洲指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