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闭了”系列表情包,是否是对自闭症的误解及隐性歧视?

【“我自闭了”系列表情包,是否是对自闭症的误解及隐性歧视?】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我自闭了”系列表情包,是否是对自闭症的误解及隐性歧视?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网络上流传的“我自闭了”“我开了”系列表情包受到追捧,聊天时动不动就甩出系列表情包 。你觉得这算不算是公众对自闭症的误解和隐形歧视?
操作方法01、最近爆红网络的“我自闭了”表情包作为当下比较流行的网络梗,在各种网络文化比较流行的当下,网友们用花骨朵的图用来搭配上“我自闭了”配字,制作成了相关沙雕表情包 , 用来戏谑调侃自己负面的情绪,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搞笑的网络表达形式 。但这样的网络语言却认为是一种网络误导,有不少网友也很自然自闭症联系起来,甚至有歧视自闭症之嫌,到底这些表情包的使用有这些网友说的那么严重吗?其实这一切更多的可能是网友们对自闭症的不了解所致 。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性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 。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大约在20世纪60-70年代,自闭症的行为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到20世纪80年代 , 关于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 。人们开始从生物学领域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并在临床症状的识别和临床诊断方面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开 。之后,随着对孤独症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子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 , 开展了从分子遗传到神经免疫、功能影像、神经解剖和神经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人们试图从这些研究中找到孤独症的致病原因 。但直至目前 , 仍没有任何一种假说能从根本上完美地解释孤独症的病因 。

“我自闭了”系列表情包,是否是对自闭症的误解及隐性歧视?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 , 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 。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 。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 , 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 , 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 。学龄期后 , 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 , 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
而在自闭症的治疗方面:目前医学界仍然普遍认为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年龄的截止点,事实上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在较大年龄获得改善 。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 。
因为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的复杂性,加之目前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开展这一方面的专科治疗,导致许多人对自闭症的了解仅限于网路和电视,但是真正的自闭症患者的治疗和生活无疑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关爱的,而网友们在网络上使用的“我自闭了”等系列表情包,从客观的角度讲 , 只是网友们想表达自身当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更确切的是在说自己的失望导致的一种封闭情绪而已,本身就是一个人人皆有的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 , 至于网络上所说的歧视和误解,相信这个表情包与自闭症也没有联系,所以没必要讲二者进行先入为主的联系起来 。作者也同时相信 , 随着人们更多的了解真正的“自闭症”患者这一群体后,也会给与更多的关爱和正能量,也会更加自觉的去避免过度消费这个字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