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信心 抓准机遇 ——非洲猪瘟疫情下的广东养猪业发展思考


重拾信心 抓准机遇 ——非洲猪瘟疫情下的广东养猪业发展思考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 广东生猪均价已经超过15元/斤 , 创历史新高 。实际上 , 下半年猪价上涨早已成为业内共识 , 但速度之快、幅度之大 , 依然超出许多人的预料 , 这也表明非洲猪瘟疫情至少对广东养猪业去产能化的影响 , 是出乎意料的硕大 。
【重拾信心 抓准机遇 ——非洲猪瘟疫情下的广东养猪业发展思考】在我粗浅的认知中 , 广东省一年出栏生猪3500万-4000万头 , 从外省调入1000万-1500万头 , 生猪自赠率约摸75% 。据省统计部门统计 , 上半年期末全省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分辞下降34%和43% 。农业农村部在广东省设立的20个监测县数据显示 , 6月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减少超过50% 。而据某些未经证实的传言称 , 不少养猪大市、大县更是损失惨重 , 减栏严重 。
从逻辑上分析 , 今年广东生猪消费并无显然增添 , 甚至略有减少 , 但猪价飙升 , 自然是因为供应量大幅减少 。为什么供应量大幅减少?
首先是猪少了 ,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硕大冲击 , 许多猪场清栏、损失严重 , 没有“中招”的猪场主动减栏、该补栏的时候不敢补栏 , 造成生猪供赠的阶段性“过紧” , 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 。
其次是猪场少了 ,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以“环保”的名义 , 大量关停养猪场 , 大范围设置禁养区 , “千方百计”推动猪场拆迁、退出——中小散户及家庭农场对生猪供与求的调节作用显然减弱 , 生猪供赠最终浮现“硬着陆” 。
非洲猪瘟疫情 , 无法找准传染源 , 只能先做好生物安全 , 然后“尽人事 , 闻天命” 。猪场投入的是真金白银 , 但头上悬着一把剑 , 随时都约摸掉下来 , 一掉下来就血本无归 , 风险远大于收益 , 那么不补栏、少补栏可以视为更合理的投资选择 。而地方政府的态度不明朗甚至朝令夕改 , 也让许多猪场老板无所适从 , 缺乏“安全感” , “拆猪场”的担忧如影相随 , 进一步降低了加大养猪业投入的意愿 。
所以 , 广东省要恢重生猪产能 , 当务之急是恢重猪场信心 。其一 , 非洲猪瘟疫苗的攻关 , 依然是重中之重 , 惟独疫苗研制成功、投放市场、用之有效 , 生猪产能才具备快速恢重的基础 , 否则当前“重养” , 依然风险太大;其二 , 及时出台或调整产业政策 , 分担猪场有约摸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一部分损失;其三 , 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与产业政策的稳定性 , 赠猪场一个稳定的预期 。其四 , 搀扶政策优先倾斜种猪场 , 抓好种猪有效供赠 。
厘清这些信息 , 才干更加客观地评判广东省养猪业的发展趋势 。
其一 , 赠不赠养?这一点至少当下没有迷惑 , 政府正在大力勉励生猪养殖稳产保供 。近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建议》请求 ,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负总责 , 主要尽职人是首席责任人 。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2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我省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的通知》中提出 , 要将最低生猪出栏量纳入“菜篮子”市长尽职制考核 。简单来讲 , 省、市两级政府要对本地生猪稳产保供尽职 , 这也算是对一些地方政府违抗法律法规规定超划禁养区的一种纠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