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一米”,安宁疗护如何走进家门?

如果生命可以计划,你希望在哪里走到终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 , 依靠药物与抢救仪器争取寿命的极限,还是回到自己的房间 , 在亲人陪伴下安静离开?
在社区 , 医生们已接触过这样的病人:他们是癌症晚期,已失去治愈希望,或者只是自然衰老,慢性病逐渐加重,进入生命的终末阶段 。他们离开医院,回到家中 。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 死亡质量将成为整个社会必须回答的民生之问 。自2017年至今,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启动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今年,北京、天津南开区等3个省份、61个市(区)被确定为试点区域 。
在北京,从顶尖的三甲医院到基层社区医院,从安宁疗护门诊到日间病房 , 安宁疗护服务以不同形式展开 。今年8月,《北京市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公布,安宁疗护被写入上门目录 。医务人员可以走进患者家中 , 提供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等服务 。
面临疾病的疼痛、未知的恐惧、亲人的悲伤和焦虑 , 他们将陪伴人们度过最后这段艰难的时光 。
在家中离世
今年4月,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郑慧娴送走了社区里的一位老人 。从医9年,这是她第一次在患者家中,而不是病房里目睹死亡 。
最后的时刻异常平静 。老人躺在床上,出现叹气样的呼吸,瞳孔逐渐散大,颈动脉搏动变得微弱 , 她吩咐家人握住他的手、抚摸他的额头,告诉他家里的事情不必担心 。老人随即动了一下舌头,便离世了 。
近年来 , 安宁疗护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作为支持性的医疗手段,安宁疗护面向生命进入终末期的患者,不以延迟死亡为目标,更关注个体当下的舒适与生命质量,也被称为“临终关怀” 。
8月下旬,《北京市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公布 , 安宁疗护被写入上门目录 。在此之前,部分医疗机构对此进行了尝试,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
4月4日 , 这名老人从北京协和医院回到家中,老人罹患食管癌,生命预期仅以天计 。离世之前,人体消化道逐渐关闭,随着食欲消失 , 老人自行将鼻饲管拔出身体,并在夜里出现谵妄 。家属未经历过死亡,无法判断老人当时的状态,面对异常症状感到焦虑无助,这种焦虑又反过来影响到老人 。
3天里,郑慧娴上门了两次 。第一次是评估老人的身体状态,第二次是缓解一家人的情绪 , 与社工师一同前往 。那天上午,家属正因无所适从打算带老人再去医院 , 一看到医生上门,便将老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担忧一股脑倒出 。两人检查了老人的身体情况,确认老人已经进入最后的状态 , 便有技巧地令家属理解现状,安抚其平静下来 。
老人走得十分平静 。在医生与社工师的指导下,家属为老人关闭下颌、擦拭身体、整理容装 。他们有许多疑问,要不要叫120、死亡证明如何开具、丧葬服务怎样联系、要不要让孙女前来……这些问题得到逐一回答,孙女也来到家中,为爷爷做了一朵小白花 。
离开后 , 郑慧娴和社工师的第一句话都是,“您是第一次吗?”作为医生,死亡对郑慧娴来说并不鲜见,但如此踏实的感受是头一次 。她说,如果某天自己要死去,也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 。

生命的“最后一米”,安宁疗护如何走进家门?



癌症、高龄、失能,回到社区的人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