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板块漂移的锅!失散4亿多年江夏鱼在四千公里外找到亲兄弟


戎氏江夏鱼生态复原图 。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有了新发现 。盖志琨研究员团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首次发现了真盔甲鱼类——戎氏江夏鱼(Jiangxialepisrongi),这是“江夏鱼三兄弟”中的“老三” 。
在此之前 , 江夏鱼已经有了两个“兄弟” 。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武汉志留纪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江夏鱼化石,并把它命名为后棘江夏鱼;2023年5月,盖志琨研究员带领团队 , 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志留系下红层清水组中又发现了一个江夏鱼新种 , 并把它命名为九江江夏鱼 。“两兄弟”的发现地相距不到200公里 。而此次,研究团队又在4000公里之外的塔里木盆地发现了江夏鱼的“老三”——戎氏江夏鱼 。
那么江夏鱼到底是种什么鱼,科研人员又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寻找这“三兄弟”呢?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对新疆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多样性的认识,还进一步证明了塔里木盆地在4.38亿年前跟我国华南板块距离很近,并可能组成塔里木-华南联合板块 。

是板块漂移的锅!失散4亿多年江夏鱼在四千公里外找到亲兄弟



戎氏江夏鱼化石照片及头甲复原图 。
发现故事
工地碎石块中意外敲出新奇标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纵瑞文与教授龚一鸣,及该校学生刘一龙、黄烈斌等团队研究发现,这种发现于武汉东部志留纪早期地层中的“江夏鱼” , 生活在距今约4.35亿年前,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盔甲鱼类 。这是继“汉阳鱼”之后,又一种以武汉城区命名的古生物化石 。
2020年4月底,纵瑞文上山采集化石 。“化石材料的获?。?有时候需要一点运气 。”纵瑞文带着地质锤,来到了上次发现鱼碎片的地点 。这里因施工新挖出来不少碎石块,当他走到一处陡壁下,突然在一块平整的岩石层面上 , 发现几个黄褐色的三角形色块,贴近一看,表面还有密密麻麻的瘤点,再仔细看上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构造 。回到学校后,纵瑞文同其团队一起,开始在实验室对这些标本清理和研究,并向国内古鱼类专家请教,最终确定为真盔甲鱼目中的一个新属 , 因为发现地点曾属于武汉市江夏区,将属名命名为江夏鱼 。
根据古生态学分析,“江夏鱼”应是一类生活于河口三角洲微咸水域的底栖鱼类 , 这表明四亿年前,除如今的汉阳片区以外,武汉多个片区已经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貌 。
根据获取到的化石标本,龚一鸣、纵瑞文团队还绘制出“江夏鱼”的模拟图像 。“这种古鱼类看上去萌态可掬,因为没有颌骨和牙齿,它们只能靠滤食生活 。”纵瑞文表示,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推测,虽然“江夏鱼”是武汉的古老鱼类 , 但不太可能是武昌鱼的祖先 。
是板块漂移的锅!失散4亿多年江夏鱼在四千公里外找到亲兄弟



新发现的九江江夏鱼化石 。
家族特征
江夏鱼“三兄弟”都有“裂吻” , 裂开才有用的那种
江夏鱼的属名“江夏”来源于该属第一个种的发现地——武汉江夏区,它属于盔甲鱼类,脑袋上顶着一个尖头朝前的三角形头甲 , 个头不大,最长不超过5厘米 。头甲两侧长有两对棘状的角,后缘中部向后凸出,形成一个叫作中背棘的结构 。
江夏鱼的头甲最前方长着纵长椭圆形的中背孔,也是它的鼻孔 , 鼻孔后面紧跟着一对大大的眼睛 。眼睛中间还有一个小圆孔,叫作松果孔 , 主要用于感光,号称脊椎动物的“第三只眼” 。和其他盔甲鱼一样,江夏鱼的嘴巴位于身体的腹侧,所以在它们的头甲上通常看不到嘴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