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头猪起家到3000亿帝国的高速成长之谜


22头猪起家到3000亿帝国的高速成长之谜


4.9%——这是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速,0.7%——这是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增速,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便宜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逆势上扬的发展成绩难能可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称,中国可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面前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 。
要了解中国经济的韧性,兴许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深入到每一个企业,那里写满了渴望的眼神,蕴藏着最丰富的能量 。近日,新华网“中国经济的韧性”团队走进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为您揭秘牧原股份是如何成功穿越猪周期?高速成长的秘诀是什么?
把普通的事做到极致 把无人关注的事做到万众瞩目
猪肉一直是国内居民主要消费品,更是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中国一年大约吃掉6亿多头,整个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已达万亿级 。自2018年以来,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之下,国内迎来了一轮超强的猪周期,猪肉企业业绩大增 。
从牧原股份披露三季报来看,公司前三季度营收391.64亿元,同比增长233.79%;净利润209.9亿元,同比增长1413.28% 。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02.03亿元,同比增长561.46% 。
与其他排名靠前的头部猪企相比,牧原股份的利润也与其拉出了显然差距 。温氏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82.41亿元,正邦科技54.33亿元,新盼望50.85亿元…… 若仅从经营效率来看,二级市场将牧原称为“猪中茅台”,毫不为过 。
谁也不曾想到,牧原这家龙头企业是靠22头猪起家 。
牧原股份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的一个小小的个体养猪场,1992年,牧原股份的创始人秦英林带着妻子钱瑛在故乡开始了养殖生涯 。秦英林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钱瑛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兽医专业,一个负责养猪,一个负责赠猪看病,互相搭配,夫妻档创业 。
富兰克林说,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 。
有人说秦英林是“猪痴” 。不同于他们那代企业家大多数的“半路出家”,秦英林从小就接触了养殖业 。出生于河南南阳的秦英林小时候家里贫穷,父母是靠着养猪把他培育上大学的 。考大学时,秦英林对从小接触的养殖业颇有兴趣,所以在报志愿时,放弃了许多好的大学而采用了河南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 。毕业后,秦英林和妻子钱瑛被分配到南阳市的事业单位 。这个职业在他所处那个年代,是个十足的金饭碗 。秦英林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1992年他和妻子辞去了公职,采用回农村创业,从22头猪养起 。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辞去公职回农村创业,更容易遭受怀疑 。村里人异常的眼光,他毫不在乎;没有猪舍,他和妻子就一步步从远处挑来土坯和水,双手砌起猪舍;创业资金不足,他向邻居和亲戚朋友借钱 。
熬得住出众 熬不住出局 。
两年之后,秦英林夫妇的养猪规模已经扩大到2000头 。
1997年的时候其规模突破了10000头,秦英林夫妇也成了当地的养猪大户 。1998年,秦英林夫妇决心建设10万头规模大型猪场 。
2000年,河南省牧原养殖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
2004年秦英林和他的技术员们又运用发明了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将22天左右断奶的猪仔缩短到了14天左右 。
2005年,牧原公司从加拿大引进480头种猪,这让当年的养猪成本下降128元/头 。
2014年,牧原股份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 。
2020年,牧原股份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 。
一路来是坎坷 回头看是景色 。

推荐阅读